隋朝时的琉璃器分为3类:一是西方输入的琉璃器皿,二是我国传
统的琉璃,三是国产的新型琉璃。隋朝内监何稠借助烧绿瓷的方法烧造琉璃,获得成功。隋代琉璃
一改南北朝时期我国吹制琉璃器粗糙的状况,标明隋代的吹制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所以说隋代短暂,但对唐宋的琉璃业发展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何稠,字桂林,以擅长工艺机巧著称于隋朝。其祖本是西域人,通商入蜀,号为西州大贾。其父何通,善斫玉。554年,何稠10余岁的时候,西魏攻陷梁朝江陵,他随叔父何妥北上长安。后在北周为>官,为御饰下士,又补为参军,兼掌细作署。
隋时,何稠历任御府监、太府丞、守太府卿兼领少府监,多年为皇室掌管舆服羽仪、兵器甲仗和玩好器物等制造,以及宫室、陵庙等土木营建。何稠传览古图,通晓旧事,尤其擅长鉴别旧物古玩。波斯使者曾进献过一件金丝织锦袍,相当华丽富贵,做工非常复杂。
文帝见后十分喜爱,便命御府监仿制,何稠很快就制成一件相似的锦袍。且工艺之精致超过了波斯的贡品。
当时,我国的琉璃工艺失传已久,工匠都不敢随意经营制作。何稠却敢想敢为,用绿琉璃釉代替蓝釉制作物器,其效果与琉璃制品同样精美。由于何稠手艺精湛,被文帝加封为员外散骑侍郎。
在发现的隋代13件琉璃器皿中,除一件为蓝色外,其余12件均为绿色,与何稠的贡献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