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原是野生树,经先民驯化、栽培以后成为栽培种。在茶树栽培和形成一定的茶树栽培品种以后,人们对栽种的茶树个体,渐渐就出现和产生按照社会需要来选优汰劣的活动和技术。
陆羽在《茶经》中,不但第一次提到了茶有灌木和乔木等不同品种,而且指出生长在“阴山坡谷”的茶树,由于其生境有逆茶树的植物学特性,品种不好,“不堪采掇”。但是,对茶树品种及其性状的系统介绍,还是到宋代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中,才明确提出。
《东溪试茶录》中介绍了7种茶名,包括白叶茶、柑叶茶、早茶、细叶茶、稽茶、晚茶、丛茶,并对这7种茶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产地分布、栽培要点和制茶品质进行了具体描写。这是我国和世界上第一份也是整个古代有关茶树品种最为详细的调查报告。
不过,东溪沿岸栽种、生长的这些茶树品种,不是人们有意识选择的结果,一般只是对野生变异的一种发现和利用。
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