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里面涉及到两个概念,一个是近视,一个老花,近视通俗点讲就是看近清楚看远不清楚,需要借助近视眼镜才行,老花则相反,看远可以,看近则不清楚,需要借助老花镜才行,老花是个生理现象,45岁以后开始老花,如果恰好有近视,则可以抵消一部分,此时看近仍不需佩戴老花镜,可能需要低度数的近视镜,但是低度数近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花度数的增长后仍需老花镜来辅助看近。
近视和老花不能抵消,因为它们从病理上根本不同。近视是由于屈光不正,而老花是晶状体退化和失去弹性,临床表现上,近视患者的老花会比普通患者稍轻,但这种"减缓"的程度相当有限。
我感觉贴主其实想问的是“人在年纪大了以后,后天获得性真性近视和老花可以相互抵消吗?顺序是先近视后老花”
近视是指平行光线(看远方)进入眼睛后成像在视网膜前面,造成视网膜成像不清,这就是近视。
远视是指平行光线(看远方)进入眼睛后成像在视网膜后面,造成视网膜成像不清,这就是远视。
近视的主要成因有两种:
1、睫状肌痉挛,导致晶状体屈光过强,为假性近视。
2、假性近视时间长后,眼球轴距变长(眼睛凸出),形成真性近视。
假性近视是临时性的,不及时治疗将变成真性近视,所以讨论真性近视更有意义(另外还有少数先天近视的,成因各异,情况复杂,且数量少,也可不作讨论)
引起远视的原因也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二是角膜、晶状体的弯曲度变小。多为先天因素。三是由于房水、晶状体的屈光指数减少,玻璃体的屈光指数增高引起,这类原因比较少见。
但造成远视的主要原因——眼轴距过短,与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两种情况不会共存,因此不必讨论。而造成远视的其他种情况由于发生的几率小,估计也不是贴主所想讨论的,不是主要矛盾所在嘛。
所以我估计贴主所指的“远视”大概是“老花”。
但这里需要澄清的是,其实老花并不是远视。
老花在表现上跟远视相似,看近物看不清,但两者成因是不一样的。老花主要是因为人年纪大了之后,眼球睫状肌收缩力下降水晶体硬化,导致调节能力减弱,焦点逐渐后移而产生的。
所以可见,在近视的基础上,患上老花,看近物的时候,近点(眼睛能看见最近物体的那一个点)相对与近视有所后移,因此表现出一定的抵消。
但是在看远物时,晶状体基本没有调节作用,眼轴还是很长,所以远物依然看不清,仍表现为近视。
简单结论如下:
近视后老花,在看近物,二者会有一定程度抵消,但看远物,仍为近视。
(如果是先天性远视+后天获得性近视,又要再分析一下了。)
近视眼是常见的现象,而且现在很多小孩不注意保护眼睛,近视眼出现的概率是越来越多了,但是我们要知道了近视眼老了是不可以和老花眼抵消的,所以在平时就要预防近视眼。
因为两者是不同的情况,近视眼是屈光不正所导致,而老花眼是衰老现象,所以不能抵消。
举措建议
1、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近视眼镜,在平时多做眼保健操等方法来缓解,还可以通过手术恢复视力。
2、老花眼也可以佩戴老花镜,也能改善视力,日常可以多吃些明目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