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地质解译的一般次序

2025-03-30 11:27:0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2. 2. 1 由点到线到面

首先,从已掌握地质情况或建立解译标志的区 ( 点) 出发,垂直地质构造走向 ( 即沿地质剖面) 进行解译,通过解译掌握地层层序与变化,了解调查区域的基本地质状况; 然后,再由线 ( 剖面或路线) 沿地质走向向两侧延伸解译,进而完成面的解译。区调中所采用的标志点、遥感点、线以及路线间的延伸解译,就是采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原则进行的。在实施解译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点面结合、面中求点的方式。具体解译方法为:

( 1) 遥感剖面地质解译

在室内初步掌握测区地质情况及遥感影像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地质构造简单、岩石地层出露较齐全、影像特征清楚的地区,垂直地层或构造走向布置多条地质剖面进行系统的遥感地质解译。通过解译,按影像组合规律划分影像单元,作为遥感解译草图的编图实体,即编图单位。

( 2) 区域性扩展解译

在完成标志性剖面解译后,以已知解译结果为基础,按照由点到线到面、由易到难的原则,向标志性剖面外围逐步扩展以至全测区的地质解译。解译中要充分参考已有的地质资料和图件,采取编译结合的方式进行。

解译时,要从已掌握地质情况或建立解译标志的地区开始,在熟悉地质影像特征,掌握解译技巧后,再扩展到相同地质条件、相同影像特征的未知区作解译。

2. 2. 2 由易到难

这里的 “难、易”主要指遥感影像的可解译程度和地质的复杂程度。解译时先从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出露齐全,遥感影像上地质信息丰富、清晰的地区开始; 然后再推进到解译难度较大的地区。推进时,可采取多方向推进形成 “围攻”之势,运用周边信息攻取 “难”处。当遥感的确不能解决时,也正是需要提出进行野外调查、补充的问题。

2. 2. 3 由表及里

指解译时先从岩石、地质现象的裸露区开始,然后解译岩石、地质现象被覆盖的地区。覆盖区的解译可通过不同图像处理方式提取或增强隐伏地质信息。一般隐伏信息受覆盖物的干扰,显现模糊或断续展布,可结合与露头区的内在联系进行解译。如第四系下的隐伏断裂,除可根据沉积特征、地下潜水及地表水系分布等作推断解译外,也可结合山体边缘的零星构造地貌露头予以佐证与连接。

2. 2. 4 由新到老

地质时代较新的岩石地层、地质构造受地质作用破坏较少,在图像上反映的信息比较清晰。因此,按地质时代由新到老进行解译不仅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原则,也有利于建立、理顺地质上的时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