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年龄限制现在没有统一规定。《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又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里面明确提到,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7月1日起施行。当前版本是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正。
对于孩子上小学的年龄,现在有明确的规定,必须是6周岁以上。也就是说,孩子8月31日之前达到6周岁都可以上小学。
这是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具体如下:
第二章 学生
第十一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不是法律规定,好像是约定俗成的规定,义务教育法里面说满6周岁的孩子是上一年级的学龄范畴。还规定:必须是那年8月31号之前出生的孩子。我家宝宝也是9月份以后生的,所以要等到下一年上才可以。
一个幼儿园大班有2个小朋友。一个8月31号生的名:大白,一个9月1号生的名:小白,其实相差就一天。
小白在班级里什么都是第一,心智成熟,身体健康、懂事聪明。大白则相反,幼稚、情绪化、大吵大闹、口齿不清、经常生病、成绩班级垫底。
然后大班毕业了,小白要再读一年幼儿园或者在家休学。
大白要承受比幼儿园更大的学业压力,非常崩溃,没读半年就不愿读书了。他还是班级垫底,比幼儿园时更加容易生病,厌学。后来终于适应小学生活了,不过已经适应班级垫底的现状,自我放弃、消极,习惯不良。
小白因为不想再读幼儿园大班,家里人又忙没时间管,他很无聊,学不到东西不说,还容易被手机电视里的不良信息影响,看电视的时间都很少,也很崩溃。没人玩,没得学,没人陪。最后还是被父母送去幼儿园读书。非常无聊得浑浑噩噩过这一年。然后习惯了浑浑噩噩,上小学也这样,不思进取,消极。读了几年小学,好不容易改正了消极状态,但不再有最开始的进取心。
如果大白小白换一下生活或许完美。
为什么幼儿园全班第一要留级,倒数第一要升学?
为什么相差一天的两个人会有悲剧?
为什么读书年纪那么死,一点弹性没有?医院证明得证明非常极端的情况才能通过,所有人都是能拖则拖。归根到底是:规定过死的恶法所致。
立法的年月很多人没得读书,尤其女孩子,这条法律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就学率。当时根本不重成绩,更重扫盲等,是良法。
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更高,得适量修改才是合理。最少得有半年的弹性。让大小白的悲剧不要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