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中国近代社会的阶级构成和阶级关系的变动

2025-03-21 17:41:3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中国近现代社会主要是受到了三种社会制度的影响——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而中国真正经历了两个社会制度就是封建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就会出现不同的阶级以及相应的阶级关系以及阶级构成.
很专业的那些定义概念楼主可以自己百度.我就说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中国出现无产阶级,而后无产阶级的阶级关系等渐渐形成,就会为社会发展既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提供土壤以及阶级力量.这算是为了这个社会制度的到来而奠定基础.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关系.

回答2:

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的阶级构成和阶级关系也开始了新的变动。
(1)旧的封建统治即地主阶级继续拥有着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的同时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但自身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的地主开始投资于新式工商业,成为资本家。但是,大部分地主仍依靠地租剥削为生,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2)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由于土地兼并严重,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或雇农转化。破产或失去土地的农民流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作的后备军。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3)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它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它的力量较小,又与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两面性,即革命性和妥协性。
(4)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中国工人阶级的很大一部分比中国资产阶级的年龄和资格更老一些,它的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也更广大一些。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在广州、上海等地经营近代工商业,其中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中国产业工人队伍又一次得以扩充。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回答3:

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
旧阶级的变化:
(1)地主阶级:军阀、资本家、地主
(2)农民阶级:自耕农、贫、雇农(流入城市)
新阶级的产生
(1)无产阶级:
A.组成: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外国轮船雇用的中国海员,外面资本家在中国设厂,兴建各种建筑工程的雇佣工人;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中的工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近代企业中的工人。
B.形成过程:(a)19世纪40~50年代,第一批产业工人产生;(b)19世纪60~70年代,第二批产业工人产生;(c)一战期间,第三批产业工人产生。
C.特点:(a)分布集中;(b)产生较早(比资产阶级早30年),人数少;(c)与农民有天然联系;(d )所受到的压迫世界罕见。
(2)资产阶级:买办、商人、地主、官僚、华侨等等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依据来源不同,中国资产阶级可分为两个部分:
A.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是和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买办的封建的垄断资产阶级,集封建性、剥削性、买办性、寄生性、垄断性于一身。
B.民族资产阶级:
(a)由投资于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及商办企业的官僚、地主、买办商人转化而来的;
(b)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场主转变而来。
其特点:
(a)革命性: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束缚的革命要求;
(b)妥协性、软弱性、动摇性: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身的力量又很薄弱,因而缺乏反侵略和反封建的坚决性。
这种两重性对后来的革命运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