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道韫《泰山吟》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咏雪联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
撒盐空中差可拟。(谢朗)
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
谢道韫,字令姜,生卒年不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东晋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的妻子。[1]
谢道韫留下来的事迹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中: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谢安的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众人的称许。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物,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所提及。
在孙恩之乱时,丈夫王凝之为会稽内史,但守备不力,逃出被抓被杀,谢道韫听闻敌至,举措自若,拿刀出门杀敌数人才被抓[2] 。孙恩因感其节义,故赦免道韫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后,谢道韫在会稽独居,终生未改嫁。
《泰山吟》(东晋)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此诗《艺文类聚》、《诗纪》、《道藏》所载,文字少有出入,诗题作《泰山吟》也可疑。南北朝时,泰山大部分时期沦于北朝境内,谢道韫也不可能越长江去登泰山。首句的"东岳",疑指会稽的东山,也就是谢安挟妓登临啸傲之地。谢安钟爱谢道韫,游东山时也可能携侄女同游;以后王凝之任会稽内史,谢道韫重莅此地,遂有"屡迁"之叹,"宅斯宇"之愿,这是顺理成章的。当时二十多岁的年轻诗人谢灵运,可能直接领受了前辈的家教以及有益的启迪。
《拟嵇中散咏松诗》(东晋)谢道韫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
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
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
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揺.
嵇康是魏末名士的冠冕人物,"林下风气"的首领,为两晋名士所倾仰。王导过江以后,就只谈三篇文字,其中两篇就是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和《养生论》,认为它们"宛转关生,无所不入",可以尽天下之理(事见《世说新语·文学》篇)。王导是王羲之的叔父,王家当然崇仰嵇康;谢安是对竹林七贤不敢赞一词的崇奉倍至的人(见《世说新语·品藻》"谢遏诸人共道竹林优劣"条),对嵇康自然心向往之;谢道韫家的父叔兄弟也无不是嵇康的崇拜者,她要写嵇康的拟作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从诗的末两句品味,可能此诗是她罹夫难后所作,因此与嵇叔夜悲凉的命运有同声同气的感受。虽然哀而不伤,悲苦之情吐露得十分委婉,但怅悒之感仍难以掩饰。
谢道韫《泰山吟》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咏雪联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
撒盐空中差可拟。(谢朗)
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