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中的“鸡肶”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2025-04-13 17:25:5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鸡肶”--------应该写作“鸡髀”.
  髀-------------bei2,读第二声.同音字:貏,朼,柀,比、彼.
  给你一个《粤语在线发声字典》,打开网页后,在右边的工具兰中,你可以输入你要读的单词(繁体字),或者输入对应和音标,你自己找一下:
  广州话常用语请用内置万能五笔输入法,或智能五笔输入法,
  有空请看佛山电视台的粤语文化节目《粤讲粤过瘾》之《蚊髀同牛髀》,网址在百度里不让人发,你自己找一下吧,是土豆网里有的.
  蚊髀同牛髀——冇得比:不可相提并论
  蚊有没有大腿?当然有.大腿,广府人沿用古说法,叫“髀”.
  蚊有髀,然而如果凡髀都一律对待,说“既然牛髀可以斩件卖钱,那么蚊髀也可以同样处理”,则这人一定是白痴了.
  有些理论家,也会陷入凡髀一律对待的泥坑的.拙作《拾人口水溦》提到,理论家把西方古代社会分期理论拿到中国乱套,也把中国古代某个时期称为“奴隶社会”,是荒唐的.本文特别对这个观点稍作说明,以回应一些读者善意的质疑.
  全世界各民族的先民,都要先过一段采集、狩猎生活,这是共同经历.但是进入文明社会后,其所进入的文明社会就不尽相同了.中国古时进入的是农耕文明社会.适应农耕,需要聚族而居,集体劳动.一到开耕时节,族长就得带领全家族出动.因此,传统上非常讲究血缘关系.而爱琴海沿岸发展起来的工商业文明,则完全切断血缘纽带,进入元老院的资格,不在你爸爸是否高贵,而在你有没有亿万家资.为了争夺市场和资源,他们狠狠地杀戮对手,并把大批俘虏沦为生产奴隶,其残酷程度,属“牛髀”级.中国古代也有战争,也灭国,但只要对手表示臣服,还是让他们聚族而居,不捉来做生产奴隶,就残酷程度看,属“蚊髀”级.
  郭沫若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古代买卖奴隶的字据,以此证明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存在.他故意隐瞒了自己的历史知识的大部分:除皇室工匠外,中国古代奴隶大多是家内奴隶,不是生产奴隶.那份字据,并不能证明那几个人是生产奴隶.西方的奴隶用在工商业上,合算.而古代农耕生产率奇低,如果想光靠奴隶耕作,自己坐享其成,那是和准备出卖蚊髀致富同样愚蠢的想法.我们的祖先不是白痴,不会这样想的.郭沫若当然也知道蚊髀不能致富,但他有苦衷,不得不作出这样伟大的论证.
  引申至:鸡髀打人牙铰软:给予别人一些利益,使人可以对自己在言论上作出一些帮忙或偏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