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和三字经有什么区别

2024-11-19 17:35:45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弟子规》是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2、《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3、《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4、《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故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5、《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6、《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 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 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扩展资料:

影响: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知名度极高。古代儿童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

《三字经》用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哲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乐观精神;

在《三字经》出现之前,蒙学读物都是四个字一句,《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特点,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第一书。

《三字经》在古代被称为“小纲鉴”,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使读书积累的百科知识,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

《弟子规》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

《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

《弟子规》首先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以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为名义,继而教育人民把对父兄的顺从扩大到社会各个阶级,“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广泛服从,“凡是人,皆须爱”,通篇以“爱心、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一类手法,扼杀学童的思考能力、批判能力。

参考资料:三字经-百度百科弟子规-百度百科

回答2:

弟子规和三字经的区别是成书年代不同、内容不同、字数不同。

1、成书年代不同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

《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2、内容不同

《弟子规》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3、字数不同

《弟子规》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

《三字经》共有一千一百四十五个字。这一千一百四十五个字中包含了天文、地理、历史、道德等经典常识和典故知识,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回答3: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约作于康熙年间;后经贾存仁(一说贾有仁)修订改编,命名为《弟子规》。该文共为五个部分,其首章“总叙”将孔子的话,用三字句改编而成,正文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共四个部分,进行了具体、通俗的闸释;主要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处世、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三字经》和《弟子规》区别有:
1、思想主题不一样:《弟子规》是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2、教育对象不一样:《弟子规》主要是中学生读的,而《三字经》是小学生读的。按照当时的学习年两说,笼统的解释应该是在孩子儿童的时候要学《三字经》,要告知万事万物的道理,可受益一生,随着孩子不断的长大应该教导孩子如何做人了,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学习《弟子规》了。
3、成书年代不同:《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4、字数不同:《弟子规》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三字经》共有一千一百四十五个字。这一千一百四十五个字中包含了天文、地理、历史、道德等经典常识和典故知识,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5、内容不同:《弟子规》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回答4:

《三字经》和《弟子规》的区别有:

1、思想主题不一样。《弟子规》是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2、教育对象不一样。《弟子规》应该是相当于中学生读的,而《三字经》是小学生读的。按照当时的学习年两说,笼统的解释应该是在孩子儿童的时候要学《三字经》,要告知万事万物的道理,可受益一生,随着孩子不断的长大应该教导孩子如何做人了,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学习《弟子规》了。

3、内容不同。《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

回答5:

有了小孩,认真的读了三字经(简称三)和弟子规(简称弟)。感觉三属于科普读物 开阔孩子知识面,当然三也有很多版本。有些就是狗尾续貂,非要加什么赤道 黄道,加的位置也不对,三的水准一下就被拉低了(建议看百度百科的原文)。弟建议不要读,全篇就是告诉孩子要听话,符合大人的标准就是懂事。扼杀孩子的天性,实则是毒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