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之区别
一、流行观点的产生
通俗唱法,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外没有这种提法。我们讨论三大唱法—通俗、美声、民族唱法时,只针对国内情况而言。
通俗唱法这个名词,是同国内,大陆地区提出来的。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八十年代初期。那时邓丽君的被批判为“靡靡之音”的歌声大举入侵大陆地区。大陆的老百姓知道了有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美声和民族歌唱的另外一种歌声。于是有了“通俗歌曲”的提法。有了通俗歌曲的提法,就有人认为唱这种歌曲应该用不同于演唱美声和民族歌曲的方法去演唱。“通俗唱法”便顺理成章地被提了出来。(具体什么人提出来的,现在已很难考证)。有了通俗唱法的提法,就有人拿它去和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进行比较,以便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当时产生了一个非流行的观点:
美声唱法唱声,民族唱法唱字,通俗唱法唱情。
这种观点,道出了三种唱法的一些重要的特点。但由于这一观点对三种唱法的区分不合乎逻辑学的要求,因此并不为所有人接受,以至于至今仍有人坚持认为三种唱法没有区别。即认为只有一种唱法,美声唱法。对于不同的歌唱,那只是美声唱法的不同的应用方式而已。也有人从国外没有“通俗唱法”这一提法的情况出发来否定通俗唱法的存在……。
弄清三种唱法的区别是一个在理论上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也会对教学和演唱产生重大的影响。下面,我们从这一流行的观点—美声唱法唱声,民族唱法唱字,通俗唱法唱情入手来展开关于三种唱法之区别的讨论。
二、不合逻辑的划分
逻辑学告诉我们,划分应该依据同一的标准。用美声唱法唱声,民族唱法唱字,通俗唱法唱情来对三种唱法进行划分。显然违背了逻辑学上的这一要求。吐字和声音只是歌唱的形式,而感情是其所表达的艺术内容,都不在一个层面上。就吐字和声音的关系而言,吐字是方法,声音是结果,二者同样不在同一层面上。
美声唱法的唱声怎么解释呢?指美声对歌声有特别的要求吗?如果是,那么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对歌声同样有要求,只是要求各不相同吧了。
美声唱法要求歌声圆润、悦耳、纯净。民族唱法要求声音明亮、悦耳,有的也要求纯净。通俗唱法则要求各式各样的声音。在通俗唱法中,对音色的控制能力同美声唱法、民族唱汉一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如果从对声音的要求不同这一点出发,是可以找出三种唱法的区别的。相关问题我们会在后面文章中深入讨论。
民族唱法讲究以字行腔,吐词清楚明白。通俗唱法同样以有字行腔的特点,也讲究吐词清楚明白。虽然通俗歌手中有吐词不清,咬字不准的现象存在,但那绝不是技术要求本身的限制所造成的,多数是人为的,所谓故意而为之。在民族唱法中,民间歌唱、曲艺歌唱和戏曲歌唱,同样会有为了某种表达而模糊其词的情况出现。用吐词来区分通俗和民族唱法显然有困难。唱词又是一个非常会模糊的提法。唱词究竟是指吐词的准确性呢?还是指吐词的要求和方式。如果是前者民族和通俗的区别并不大。如是后者,美声也有自己吐词的要求和方式。
至于用通俗唱法唱情来和其它唱法相区别,那更是难以成立。美声、民族唱法同样要求表情达意。在美声和民族歌唱业界常常使用这样的术语:“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可见表情达意并不是通俗唱法所专有。
美声唱法唱声,民族唱法唱字,通俗唱法唱情这一提法显然无法道出三种唱法的根本的特点。
三、从舞台表演艺术的角度看三种唱法的区别
对于三种唱法的考察,应该有一个特定的场合和范围,这个场合和范围便是舞台上的表演—亦即舞台上的歌唱。如果不是舞台表演仅仅在家里唱给自己听,唱给一两个朋友听,随便怎么唱都可以,各种唱法也就无所谓区别不区别了。正是因为要在舞台上演唱,各种唱法才有了自己特定的要求,从而产生了各种唱法之间的差别。
现在我们从最基本的,显而易见的舞台特征,来寻找各种唱法之间的差别。这简单而又显而易见的特征就是话筒的使用。(话筒在这里并不单指话筒本身,它代表整个电扩声系统)。
作者: 221.5.160.* 2006-12-11 09:10 回复此发言
--------------------------------------------------------------------------------
2 通俗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之区别
通俗唱法—必须使用话筒。美声、民族唱法—无须,或者不必须使用话筒。对话筒使用上的不同是通俗法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之间的一个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区别。(注意,这里采用的二分法。其实我也想把通俗、美声、民族三种唱法放在同一层次上来划分,只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划分标准。采用二分也可看作是不得已的权宜之办法。将来有谁找到了更好的方法,把三者放在同一层次上来划分,就要以将权宜的二分法抛弃。)至于录音棚的录音,可以看作舞台歌唱的翻版,同时也或多或少地使各种唱法本身的特征进一步深化。
通俗唱法是一种伴随着电声技术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歌唱方式。通俗歌手的音量接近自然语言音量,一般比较小,特别是象耳语式的技巧—轻声、气声,在舞台上,如果没有话筒,即使坐在最前排的观众也没法听见。摇滚歌手声嘶力竭的喊叫,也许可以让台下听从听见,但其音量远小于美声轻松自如歌唱时发出的声音,更不要说产生摇滚歌手所期望的震撼人们的效果。
话筒之于通俗歌手,除了放大音量外,它也是一种技巧手段。调剂师对音色的调配,混响的应用等等。许茹云的《如果云知道》如果没有混响的特别应用,绝对不会有那种荡气回荡的效果。又例如,气声中的气音本是气流磨擦声,当气流流入话筒时,磨擦仍在继续发生,从而强化了气声效果。通俗歌手的话筒都采用近距拾音,话筒靠在嘴边,拾取的是刚离开口腔的声音。刚离开口腔的声音和在空气中传播一段距离后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林俊卿在《歌唱发声机能研究》一书中对这一现象有详细的论述。)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话筒就是通俗歌手的第二歌喉,不可或缺。
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其产生与发展都与电声技术无关。其整个歌唱方法和技术体系都在不考虑电扩声条件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1在没有电声设备的剧场里,要让最后坐在最后一排的观众能够听到歌手的歌声,那就要求这种歌声具有宏大的音量和善于传播的音质。正是由于这种要求,美声唱法○2形成了自己的美学要求,亦即美学原则:
非自然性,规范性,专属性(封闭性)。
通俗唱法的美学原则正好与之相对应。
自然性,多样性,兼容性(开放性)。
相关问题我们将在下一章《通俗唱法的美学原则》中讨论。
吴 子 华
2006年2月9日
注:○1现在我们看见美声歌手和民族歌手在舞台上也有使用话筒的情况。他们对话筒的使用和通俗歌手的使用性质完全不同。美声和民族唱法只是要求话筒在尽可能保持原声(真声)的前提下,将声音简单地放大。话筒的距离一般离嘴较远。如果美声歌手、民族歌手将话筒象通俗歌手一样紧紧地靠在嘴边,那么他们已自觉不自觉地滑向,或者靠边向通俗唱法了。我们说不必须使用话筒就是指的上述情况。
○2从这里开始,我们的讨论中,将民族唱法放到一边。民族唱法是一个复杂的大类,其中包括具有各个地方,色彩的民歌民间唱法,曲艺唱法;不属于某一地区的受美声影响的泛民族唱法(又曰新民歌唱法)等等。由于民族唱法在美学上的各种特点正好处在通俗和美声之间,(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还未作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一方面是精力有限,更主要的是笔者对民族唱法了解得不够深入。将来有宽裕的时间,希望能作一些这方面的研究。更希望有相关的爱好者投入到这种研究中来)。搞清楚了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之间的区别我们也就比较容易搞清楚民族唱法的各种美学特征。
○3这里的非自然性不含有任何贬意。
通俗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之区别
一、流行观点的产生
通俗唱法,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外没有这种提法。我们讨论三大唱法—通俗、美声、民族唱法时,只针对国内情况而言。
通俗唱法这个名词,是同国内,大陆地区提出来的。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八十年代初期。那时邓丽君的被批判为“靡靡之音”的歌声大举入侵大陆地区。大陆的老百姓知道了有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美声和民族歌唱的另外一种歌声。于是有了“通俗歌曲”的提法。有了通俗歌曲的提法,就有人认为唱这种歌曲应该用不同于演唱美声和民族歌曲的方法去演唱。“通俗唱法”便顺理成章地被提了出来。(具体什么人提出来的,现在已很难考证)。有了通俗唱法的提法,就有人拿它去和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进行比较,以便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下,当时产生了一个非流行的观点:
美声唱法唱声,民族唱法唱字,通俗唱法唱情。
这种观点,道出了三种唱法的一些重要的特点。但由于这一观点对三种唱法的区分不合乎逻辑学的要求,因此并不为所有人接受,以至于至今仍有人坚持认为三种唱法没有区别。即认为只有一种唱法,美声唱法。对于不同的歌唱,那只是美声唱法的不同的应用方式而已。也有人从国外没有“通俗唱法”这一提法的情况出发来否定通俗唱法的存在……。
弄清三种唱法的区别是一个在理论上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也会对教学和演唱产生重大的影响。下面,我们从这一流行的观点—美声唱法唱声,民族唱法唱字,通俗唱法唱情入手来展开关于三种唱法之区别的讨论。
二、不合逻辑的划分
逻辑学告诉我们,划分应该依据同一的标准。用美声唱法唱声,民族唱法唱字,通俗唱法唱情来对三种唱法进行划分。显然违背了逻辑学上的这一要求。吐字和声音只是歌唱的形式,而感情是其所表达的艺术内容,都不在一个层面上。就吐字和声音的关系而言,吐字是方法,声音是结果,二者同样不在同一层面上。
美声唱法的唱声怎么解释呢?指美声对歌声有特别的要求吗?如果是,那么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对歌声同样有要求,只是要求各不相同吧了。
美声唱法要求歌声圆润、悦耳、纯净。民族唱法要求声音明亮、悦耳,有的也要求纯净。通俗唱法则要求各式各样的声音。在通俗唱法中,对音色的控制能力同美声唱法、民族唱汉一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如果从对声音的要求不同这一点出发,是可以找出三种唱法的区别的。相关问题我们会在后面文章中深入讨论。
民族唱法讲究以字行腔,吐词清楚明白。通俗唱法同样以有字行腔的特点,也讲究吐词清楚明白。虽然通俗歌手中有吐词不清,咬字不准的现象存在,但那绝不是技术要求本身的限制所造成的,多数是人为的,所谓故意而为之。在民族唱法中,民间歌唱、曲艺歌唱和戏曲歌唱,同样会有为了某种表达而模糊其词的情况出现。用吐词来区分通俗和民族唱法显然有困难。唱词又是一个非常会模糊的提法。唱词究竟是指吐词的准确性呢?还是指吐词的要求和方式。如果是前者民族和通俗的区别并不大。如是后者,美声也有自己吐词的要求和方式。
至于用通俗唱法唱情来和其它唱法相区别,那更是难以成立。美声、民族唱法同样要求表情达意。在美声和民族歌唱业界常常使用这样的术语:“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可见表情达意并不是通俗唱法所专有。
美声唱法唱声,民族唱法唱字,通俗唱法唱情这一提法显然无法道出三种唱法的根本的特点。
三、从舞台表演艺术的角度看三种唱法的区别
对于三种唱法的考察,应该有一个特定的场合和范围,这个场合和范围便是舞台上的表演—亦即舞台上的歌唱。如果不是舞台表演仅仅在家里唱给自己听,唱给一两个朋友听,随便怎么唱都可以,各种唱法也就无所谓区别不区别了。正是因为要在舞台上演唱,各种唱法才有了自己特定的要求,从而产生了各种唱法之间的差别。
现在我们从最基本的,显而易见的舞台特征,来寻找各种唱法之间的差别。这简单而又显而易见的特征就是话筒的使用。(话筒在这里并不单指话筒本身,它代表整个电扩声系统)。
2 通俗唱法,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之区别
通俗唱法—必须使用话筒。美声、民族唱法—无须,或者不必须使用话筒。对话筒使用上的不同是通俗法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之间的一个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区别。(注意,这里采用的二分法。其实我也想把通俗、美声、民族三种唱法放在同一层次上来划分,只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划分标准。采用二分也可看作是不得已的权宜之办法。将来有谁找到了更好的方法,把三者放在同一层次上来划分,就要以将权宜的二分法抛弃。)至于录音棚的录音,可以看作舞台歌唱的翻版,同时也或多或少地使各种唱法本身的特征进一步深化。
通俗唱法是一种伴随着电声技术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歌唱方式。通俗歌手的音量接近自然语言音量,一般比较小,特别是象耳语式的技巧—轻声、气声,在舞台上,如果没有话筒,即使坐在最前排的观众也没法听见。摇滚歌手声嘶力竭的喊叫,也许可以让台下听从听见,但其音量远小于美声轻松自如歌唱时发出的声音,更不要说产生摇滚歌手所期望的震撼人们的效果。
话筒之于通俗歌手,除了放大音量外,它也是一种技巧手段。调剂师对音色的调配,混响的应用等等。许茹云的《如果云知道》如果没有混响的特别应用,绝对不会有那种荡气回荡的效果。又例如,气声中的气音本是气流磨擦声,当气流流入话筒时,磨擦仍在继续发生,从而强化了气声效果。通俗歌手的话筒都采用近距拾音,话筒靠在嘴边,拾取的是刚离开口腔的声音。刚离开口腔的声音和在空气中传播一段距离后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林俊卿在《歌唱发声机能研究》一书中对这一现象有详细的论述。)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话筒就是通俗歌手的第二歌喉,不可或缺。
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其产生与发展都与电声技术无关。其整个歌唱方法和技术体系都在不考虑电扩声条件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1在没有电声设备的剧场里,要让最后坐在最后一排的观众能够听到歌手的歌声,那就要求这种歌声具有宏大的音量和善于传播的音质。正是由于这种要求,美声唱法○2形成了自己的美学要求,亦即美学原则:
非自然性,规范性,专属性(封闭性)。
通俗唱法的美学原则正好与之相对应。
自然性,多样性,兼容性(开放性)。
注:○1现在我们看见美声歌手和民族歌手在舞台上也有使用话筒的情况。他们对话筒的使用和通俗歌手的使用性质完全不同。美声和民族唱法只是要求话筒在尽可能保持原声(真声)的前提下,将声音简单地放大。话筒的距离一般离嘴较远。如果美声歌手、民族歌手将话筒象通俗歌手一样紧紧地靠在嘴边,那么他们已自觉不自觉地滑向,或者靠边向通俗唱法了。我们说不必须使用话筒就是指的上述情况。
○2从这里开始,我们的讨论中,将民族唱法放到一边。民族唱法是一个复杂的大类,其中包括具有各个地方,色彩的民歌民间唱法,曲艺唱法;不属于某一地区的受美声影响的泛民族唱法(又曰新民歌唱法)等等。由于民族唱法在美学上的各种特点正好处在通俗和美声之间,(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还未作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一方面是精力有限,更主要的是笔者对民族唱法了解得不够深入。将来有宽裕的时间,希望能作一些这方面的研究。更希望有相关的爱好者投入到这种研究中来)。搞清楚了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之间的区别我们也就比较容易搞清楚民族唱法的各种美学特征。
O3这里的非自然性不含有任何贬意。
美声外国歌曲用的比较多,声音浑厚,高尚优雅.
民族歌曲是少数民族间比较流行,有地域风味.
流行歌曲风格多样,当然就是在大面积里流行的歌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