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什么意思

2024-11-18 15:37:4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意思是:多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是值得我效仿的人。

该句出自《论语·述而》,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这体现了古贤人的智慧。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扩展资料: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

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

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都可以为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回答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回答3:

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三个走在一起的人,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但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这句话其实是告诉我们,一个人要端正学习的态度,善于向别人学习,虚心地向别人学习.

回答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回答5:

任意三个人中,里面至少有一个人可以在某个或某些方面做我的老师 但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这句话其实是告诉我们,一个人要端正学习的态度,善于向别人学习,虚心地向别人学习.
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你向他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