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动物不许成精是一个诙谐梗。
建国后不许成精,网络流行词,原意为“建国后动物不许修炼成精”,经常用于调侃动物很可爱很聪明,常做出一些像人类的行为,说它们仿佛成精了。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该词也慢慢的使用在其他事物的身上,不单单形容动物。
该词源自于2014年网络上流传的一条关于广电总局的奇葩禁令走红于网络。针对上面出现的据传是广电总局的相关禁令,随后就有随后相关内部知情人士表示并无此禁令,虽然是辟谣了,但是效果并不显著,第七条禁令却挡也挡不住的在网上广泛的流传开来,被网友玩成了一个梗。
扩展资料:
“梗”的形成
这些“梗”作为谈资笑料,对于某一有趣事物引发相关讨论而形成“梗”。如竹鼠“梗”,便是源于搞笑视频片段,大多数“梗”虽都有轻松娱乐意味,但此类型较其他“梗”相比,暗示性更少,娱乐性更多,更容易被青年网民理解与接受。
但也因使用门槛低,很容易被误用与滥用,所含象征意义更少,常常使用周期短,会迅速过气。这类“梗”有“发际线男孩”“真香”,“符号:滑稽”等。
该词源自于2014年网络上流传的一条关于广电总局的奇葩禁令走红于网络“、2015年4月起实施限外令,海外剧将延迟半年播出2、演员名人不得主持养生节目3、2015年起一部电视剧将最多在两家卫视联播4、9月到10月底,必须播爱国主义和反法西斯题材5、严打婚外恋、一夜情6、青春校园片可以出现早恋 但不许成功7、建国后动物不许修炼成精。”
“建国后不许成精”发展经历
针对上面出现的据传是广电总局的相关禁令,随后就有随后相关内部知情人士表示并无此禁令,虽然是辟谣了,但是效果并不显著,第七条禁令却挡也挡不住的在网上广泛的流传开来,由此深入人心。
该词的原句为 “建国后动物不许成精 ”,经常用于调侃动物很可爱很聪明,常做出一些像人类的行为,说它们仿佛成精了。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该词也慢慢的使用在其他事物的身上,不单单形容动物。
当初广电局出台的限制政策,其中一条就是所有影视作品中,在建国后的动植物等非生命物体不许以妖精形势出现在影视上。然后经过我们广大网友的口口相传,逐渐就演变为了“中国建国后动物不许成精”这个梗了。
我也是猜的,大概就是说中国必须传统本分,包括动物在内。。哈哈
就是不能有当代动物成精,抵制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