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与省的界线是怎么划分的

2025-04-13 10:10:3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一、中国政区边界的划分,主要有两个原则:山川形便原则、犬牙相入原则

       山川形便原则,山川形便就是以天然山川作为行政区划的边界,使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划相一致;唐朝开国以后,正式提出山川形便的原则。《新唐书·地理志》载:“然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使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后来演变为15道,其中南方的一些道,奠定了安徽、浙江、湖南、贵州、广东等省的部分或者全部边界。唐代的州界,成为宋代、元代、明清府的边界。

      犬牙相入原则,《史记·孝文帝纪》载:“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磐石之宗也。”

二、最能体现犬牙相入原则的是行省的划界。元代幅员辽阔,为了防止发生割据,故使用犬牙相入的原则。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又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又越过南岭而又广西;江西行省也越过南岭而又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体。

三、明代,清代,根据自身统治的需要,在实际过程中进行调整。元代的分省是以服从中央集权统治的目的为出发点的,产生了很多弊病,如有些地方无险可守,对农业经济发展不利,行省的地域过大。所有明清进行了改革,以江西省为例,如图

元代的江西

明代的江西

回答2:

一般都是以山川河流等为分界线。
正是由于“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两条原则的共同使用,早就了今天中国省和省之间界线的模样。

回答3:

中国省界的划分,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山川形便,二是犬牙相错。
所谓山川形便,是说在划界的时候,是以山脉、河流等自然条件而进行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