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后宫干政很厉害,为什么皇帝不狠狠的整治呢?

2025-04-01 02:05:30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用汉武帝自己的一句话来回答你“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见《史记 外戚世家》)这句话可以看出武帝的无奈。
从防止后宫干政来看,汉武帝很下了一番功夫(把继承人母亲处死,可惜不能成为制度;任命托孤大臣,结果比后宫更干政) 。

汉代很多的文臣武将都是外戚,因此在汉代后宫的女人干政是很平常的事。汉代后宫甚至有密道让皇后妃嫔们与外戚商议政事,而皇帝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他们认为这样也是为了国家。外戚干政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汉代的历史,而与外戚有直接联系的后宫妃嫔们自然可以通过外戚们来干预政事。

回答2:

一方面是皇帝自身的原因,能力弱,很多皇帝年龄还很小;另一方面,也是为求自保,后宫大多有朝中外戚支撑,势力庞大,根系复杂,所以要想从根本上去整治,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要想方设法去制衡这些力量,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回答3:

几乎每朝每代都有三股士大夫以外的巨大势力,第一是外戚势力,也就是后宫们的亲戚;第二是宦官势力;第三是封疆大吏。这三股势力的得势方法十分相似,宦官是皇帝身边最近的人,朝夕与皇帝相处,而后宫是和皇帝同床共枕的人,耳边风的威力巨大。自古的宦官之祸实上始于东汉和帝时期。在此之前,皇上身边的近侍都必须“妙选名儒”,选上来的都是德高望重、清名远播的儒生。而到和帝时,大概是后宫发生了什么不可告人的淫乱之事,邓太后遂将近侍通通换成阉人。从此以后外戚、宦官两股势力此消彼长,借着历任皇帝幼弱,小则贪赃枉法、铺张浪费,大则干预朝政、祸国殃民。皇帝不得不借助一股势力来遏制另一股势力,该势力在辅助皇帝“清君侧”的同时,便获取了实权与皇帝的信任,便又一发不可收拾。宦官先前通常都是些市井无赖,无以求生了才断了命根子入宫做近侍的,所以通常人品、学识方面都相当之差;而外戚亦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型,突如其来的权力和财富使他们变得无比贪婪。于是皇宫内部便乌烟瘴气,永无宁日了。

回答4:

正常,而且干嘛不说辅佐捏。。女人掌权也没什么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