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溶解度除杂质的方法都是什么

2025-03-31 00:42:1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蒸发结晶法大部分用于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降温结晶法用于溶液中含多种溶质,但是溶质之间存在溶解度的差,类似KNO3和NaCl,在高温下浓缩溶液,过滤,然后降温结晶,就可以得到较纯净的KNO3
萃取分液法: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然后利用分液漏斗将其分开。
渗析法:把混有离子或分子杂质的胶体装入半透膜袋里,并把袋放入溶剂中,从而使离子或分子从胶体溶液里分离的操作,叫做渗析。渗析法主要用来提纯、精制液溶胶。

回答2:

好像还有种是重结晶的方法,不知道算不算。就是在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相同溶质,经过一段时间后,物质纯度会提高。就比如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含杂质的硫酸铜,经过一段时间,结出较相对纯净的硫酸铜晶体。这是因为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硫酸铜会一直溶解,结晶。原本在里面的杂质也会溶解,但是对于杂质来说溶液不饱和,所以析出时晶体较纯。但是由于有共沉淀作用,并且只对可溶杂质有效,所以使用有限,一般会与其他纯化方式结合的。
还有一个是用超饱和的方法,和降温结晶有些区别。就是将溶液加热到一定程度并且在该温度下饱和时,温度骤降,这时是不会结晶的,形成超饱和溶液,此时只要加入晶种,马上会出现大量晶体。
其实单纯使用溶解度变化来除杂,你讲的那两个是最基础的,但实际运用中都是溶解度的利用和很多其他化学方法结合的。比如将溶质转化沉淀,然后在转化回去,这也算是利用了溶解度不同啊~所以要是你要回答理论问题,你自己说的那两个就差不多了,要解决实际问题的话,方法很多了~学化学的话以后会接触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