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因:鱼肥、风小、雨细、景美。
雨小、鱼肥且穿戴了斗笠蓑衣,渔翁已经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了,表达了作者不愿再涉足朝廷风浪的淡泊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二、原文: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三、译文:
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翱翔,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不愿回家。
四、作者: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
唐大历九年(774年),张志和应时湖州刺史颜真卿的邀请,前往湖州拜会颜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颜真卿等东游平望驿时,不慎在平望莺脰湖落水身亡。
诗人把自己融化在大自然中,自乐其乐而不思归,表明作者已经领略人生的乐趣,所以“不须归”
有两点原因,从表面上看是鱼很大而肥,雨小,景美。
引深意思是他浏览往返舍不得回
意思是乐而忘归
1.鱼肥。2.景美。3.雨小。
再具体一点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