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四川,在天府之国,有一种绝活既神奇又好看
活脱脱一副面孔,热辣辣一丝震颤
那就是舞台上的川剧,川剧中的变脸
变变变看看看
急如风快如电快如电
看看看看看看看变变变
好潇洒好浪漫
说时不迟那时不慢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任随你远看近看
前看后看
紧看慢看左看右看
上看下看
横看竖看
便是好耍又新鲜
脑壳一转
面孔说变就变
眼睛一眨
不过瞬息之间
名扬四海
赞叹川剧变脸
绝妙精彩
根底它全在四川
变脸变脸变脸
变脸变脸变脸变脸变脸
变脸
变变变变变变变看看看
急如风快如电快如电
看看看看看看看变变变
好潇洒好浪漫
说时不迟那时不慢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任随你远看近看
前看后看
紧看慢看左看右看
上看下看
横看竖看
便是好耍又新鲜
接连变换那叫神气活现
红黄白蓝简直变化多端
反复锤炼技巧不断发展
根深久远老辈子代代相传
变脸变脸变脸
变脸变脸变脸变脸变脸
变脸
变出个赤橙黄绿青紫蓝
变出个英雄豪杰奇争先
变出个巴蜀儿女同心干
变出个中华民族气象万千
艳阳天万紫千红百花园
变变变
那一天爷爷领我去把川戏看
看见那舞台上面好多大花脸
红白黄绿蓝颜色油的脸
一边唱一边喊
哇呀呀呀呀
好象炸雷叽叽喳喳震响在耳边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喳喳哇……
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
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
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
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
咙个哩个三大件
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跟上潮流
吸引当代小青年
紫色的天王托宝塔
绿色的魔鬼斗夜叉
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
灰色的精灵笑哈哈……
好哇哇……
我爷爷生气说我纯粹这是瞎捣乱
多美的精彩艺术中华瑰宝
就连外国人也拍手叫好
一个劲的来称赞
生旦净末唱点做打手眼身法功夫真是不简单
你不懂戏曲胡说八道
气的爷爷胡子直往脸上翻
老爷爷你别生气
允许我申辩
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
艺术与时代不能离太远
要创新要发展
哇呀呀……
让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爱看
民族遗产一代一代往下传
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
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
一地地钩庙一点点夸大
一张张脸谱美佳佳……
哇哈哈……
川剧的历史,也算比较悠久了,据记载,明末清初,由于各地移民入川,以及各地会馆的先后建立,致使多种南北声腔剧种也相继流播四川各地,并且在长期的发展衍变中,与四川方言土语、民风民俗、民间音乐、舞蹈、说唱曲艺、民歌小调的融合,逐渐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声腔艺术,从而促进了四川地方戏曲剧种——川剧的发展。
要说川剧的种类,那可是多了。川剧有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和为五种声腔伴奏的锣鼓、唢呐曲牌及琴、笛曲谱等音乐形式。川剧音乐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她囊括吸收了全国戏曲各大声腔体系的营养,与四川的地方语言、声韵、音乐融汇结合,衍变形成为形式多样、曲牌丰富、结构严谨、风格迥异的地方戏曲音乐。
先来说一说昆腔,昆腔多文人之作,词白典雅,格律规严,演唱时特别讲究字正腔圆,加之曲牌曲折,节奏缓慢;高腔是川剧中最重要的一种声腔,它结合了四川方言、民间歌谣、劳动号子、发间说唱等形式。几经加工和提炼,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声腔音乐;川剧的胡琴腔是西皮、二黄二类声腔的合称,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小胡琴”,故统称胡琴。正调二黄宜表现深沉、严肃、委婉和轻快的情绪,反二黄宜表现苍凉、凄苦、悲愤的情绪,老调则大多用于高亢、激昂的情绪。川剧西皮腔与二黄腔的音乐性格相反,具有明朗、潇洒、激越、简练、流畅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