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青铜器有何特点?

2025-03-21 17:39:4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汉代的青铜器以生活日用器皿为主,装饰纹样以素面最为流行,比较华贵的则施以鎏金及装饰金银错。品种主要有鼎、釜、甑、鍪、鐎斗、钟、钫、耳杯、樽、盉、盘、洗等。新出现的及在原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灯、博山炉、熨斗、炉、漏壶、案等。还有货币、符、节、带钩、铜镜、玺印、度量衡器及边远地区的贮备器、铜鼓、装饰品、艺术品等。青铜雕塑品也有发展,著名的马踏飞燕(也称铜奔马)铜塑,于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台东汉墓,马的造型为抬头扬尾,三足腾空作飞奔状,右后腿踏着一只飞燕,体态极为优美。广西合浦出土的铜屋模型,甘肃灵台山出土的铜俑,河南偃师出土的铜奔羊等,都是极珍贵的青铜工艺品。在纹饰上,有羽毛纹、三角形纹、菱形纹、回纹、柿蒂纹、锯齿纹、几何纹及马、牛、羊、犬、鹿、虎、豹、龙、凤、鱼等。各种动物形象或伫立、或张望、或奔驰、或缓步,极为生动。云南的铜贮备器,常铸有立体浮雕,内容主要为杀人祭祀和捉缚俘虏的场面,也有表现农业和手工业劳动的场面。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广西、四川、贵州、广东、湖南等地的少数民族,在古代流行制作铜鼓,造型基本为圆墩式,鼓身由鼓胴(鼓胸)、鼓腰和鼓足组成,胴与腰交界处铸对称的双耳。常见的装饰纹样有太阳纹、蛙纹、鹭鸟纹、竞渡纹、羽人舞蹈纹、云雷纹及马纹等。最早的铜鼓是作为乐器使用的,也常作为财富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