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据说的这种情况在全髋换中很常见,特别是象这种患病时间较长后才换关节的更为见。
因为术前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是患肢短缩的情况下行走的,人体为了维持平衡,使健侧高些,患侧低些,必需倾斜骨盆和脊柱,从而使得周围的肌肉韧带都适应这种畸形姿态。时间长后,就习惯了这种倾斜的体位。当换关节时,医生是根据下肢实际长度来选择假体的。所以,有些病人会在一段时间内感觉到术后换了关节还没有术前舒适。这是因为,周围肌肉韧带要有一个调节和适应过程。所以看起来走路还是跛的。
我的经验,这种情况只要不是术后明显下肢不等长,一般都会好转的。当然,如果术前畸形很严重,恢复程度也会相应减少。平时注意适当煅炼,比如有意识的向相反方向弯腰,加强患肢主动煅炼,恢复周围肌肉的力量,都对这种术后跛行有帮助。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适应症
骨关节炎是一种很常见的骨关节疾病,尽管有些年轻人也会发生,但老年人尤其多见,当今是老龄化社会,骨关节炎的发病极其广泛,这是由於膝关节是人体最主要的负重关节,所以膝关节的骨关节炎发病居第一位,膝关节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骨关节炎。两种骨关节炎的晚期表现是一致的,即关节软骨的进行性磨损、糜烂、溃烂,关节滑膜的肿胀、渗出反应,膝关节骨关节炎主要的症状是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
最常见的关节炎是骨关节炎,它被称为『女性最多见、最顽固的疾病』。
其特征是关节软骨进行性衰弱、退变,当关节软骨逐渐被侵蚀,缺乏衬垫的关节面相互磨擦不断增多时,病人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关节僵硬、发炎、肿胀和疼痛,活动度减少和骨质变形。当软骨遭到破坏时,间隙消失,骨表面开始相互摩擦变形,如果软骨被全部破坏,裸露的骨表面之间会因磨擦而引起更严重的疼痛和变形,导致关节畸形,如膝关节内、外翻。骨关节炎在中老年人中易发生,在45岁以上的人中,80%的人至少一个关节上有临床证据表现出关节炎的症状。骨关节炎的发生主要与日常生活中的关节面磨损和牵拉有关,另外最常见的关节炎的类型是创伤后遗症。还有一种类型为类风湿关节炎,它的发病年龄较轻,一般在21-45岁之间,由於某种原因,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它是所有关节炎类型中最具破坏性和致残性的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多先出现关节疼痛,开始为酸痛,随著关节肿胀逐渐明显,疼痛也趋於严重,关节局部积液,温度升高。反复发作后,患肢肌肉萎缩。
以上两种关节疾病如果经过保守治疗,如休息、功能锻炼、理疗及药物等治疗方法,疗效随著病变进展而减弱,甚至无效时,这时需要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而人工关节置换则是最终的治疗方法。
参考资料:http://health.big5.enorth.com.cn/system/2002/11/29/000463615.shtml
要做,一般在术后2个星期开始.注意不要太累.以后少干体力活.多休息.饮食上不要太辛辣.
先检查下肢是不是等长,还有植入时内外翻和前倾角有没有问题,如果误差严重的话会影响步态.主要是髋臼植入的角度,外翻角误差不要超过10度.另外在看一下骨盆和脊柱有无畸形/如果这些没有问题的话就要靠锻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