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回答(2个)
“李约瑟难题”的思考
我们所要讨论的科学创新能力,是指在学术与知识领域内一种根本性的创造力,其核心问题是基础科学的创新能力,主要是自然科学,但有些问题也会涉及人文及社会科学。所谓科学创新,简而言之,就是指由我们自己在科学研究上提出一些新的有生命力的方向,并且能吸引西方科学家跟着我们提出的方向来做,这是最基本的定义;其次,如果我们能在西方科学家提出的方向上解决了重大的科学问题,也是一种创新。但在科学研究上,提出重大问题往往比解决重大问题更有价值。另外还要说明的是,中国古代只有科技而没有科学,近代科学知识都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科学这个概念是具有特定涵义的:它是指建立在逻辑—数学推理基础上的一种抽象构造的世界观。如果按照上述定义来看,中国至今还鲜有重大的科学创新,尤其是方向上的创新可以说根本没有。中国人到了欧美以后有不少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但这并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就,而只能说明人家的成就,关键是我们自己还没有培养出一流的科学家来。正如陈省身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谈到的:“香港中文大学有一位英国先生跟我说,你们中国还没有自己训练成的第一流科学家。李济之先生也说过,科学在中国没有生根,我都有同感。其实中国训练成的第二、三流科学家有几人?”(《九十初度说数学》)甚至还有人断言,中国科学的创新能力相对来说是在逐渐退步的,以前我们还能培养出一个陈景润,而现在连像陈景润这样的科学家也培养不出来了。总之,中国人缺乏重大的科学创新能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基础科学方面。这就说明阻碍我们科学创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根本没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