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去年高考的,也是女生,以前也在理科重点班。我认为理科生在最后二十几天主要的任务就是调整心态,整理下各科的思路。高考最后考的就是心态,她不想做卷子,你可以叫她出去走走散心,找朋友聊天,做她自己想做的。不要总是面对试卷和课本,作为哥哥,你不能说“辛苦了那么多年,就为了这一次考试”,这样给她的压力是很大的,你应该叫她放心的去考试,相信自己能行的,不就是一次考试嘛。把它当成平时的模拟考就行了。你还可以和你妹妹打算一下她高考玩带她去哪里玩,送她什么礼物啊……这样可以减少她对高考的担心,祝你妹妹高考顺利。
不妨叫你妹妹这样做
1.齐头并进不丢下一科
“在高三总复习时,一定要落实老师布置的任务,不仅要做练习,还要预习、练习、听课、核对、纠偏、澄清错误一条龙走。”当然,苏建民老师也谈到,由于学生的基础与能力状况不一样,教师布置的作业,不一定每个同学都完成得了,此时,就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取舍。
但不管如何取舍,各门科目都要齐头并进,不能放弃某个科目,而专门阶段性地去攻克另一科目。
其次,因第一轮复习一般是从头到尾过一遍,各方面都会涉及,故此时应尽可能把没弄懂的弄懂,记不住的记住。而要做到这一点,学习效率至关重要———最主要是要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要坐得住,想得进去,处理好想与问的关系。
2.从基础抓起训练能力
“高考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能力的考查,故复习阶段要着重对能力的培养,才能应对千变万化。”苏建民老师指出,有些学生对难一点、偏一点的题目束手无策。主要是因为能力问题。
当然,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扎实的基础,平时就要注意培养对基础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能力。在平常练习时反复尝试,认真听老师讲课,都是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
泉州七中2007届高三年段长纪建灵老师也谈到,高考考核的目标与要求不外乎四方面能力:获取与理解信息的能力;能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与阐析事物的能力(即动笔能力);论证与探讨的能力。
为此,进入高三后,要回归“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有的学生学习似乎不错,但却经常会出错,就是因为平日里做得少的缘故。要知道,应届毕业班的学生到了最后阶段,能力进步会比较大,因此,多练习、多动手效果会更好。
3.“吃外卖”要有选择
到了高三,纪建灵老师认为,如果学生感觉有时间,可以从外面找些题目来做,但一定要有所选择。因为各地区高考的题型不同,如果盲目拿来就做,会把自己搞得很疲惫,而且吃力不讨好。比如上海的高考试卷,一道题目就是半页纸,而我们福建的试题相对要简洁得多,不会有这样的出题方式,因此,没有必要去做上海的试卷。
那么,同学们从外面找题做时,最好与老师沟通,那样才会更对路,更与本省接轨。
4.把错题集当考前宝典
纪老师建议同学们,复习期间,要注意积累、收集、记录、整理、分析、改正错误。因为错误是很宝贵的资料,也是考前宝典。他建议同学们自己设置一本错误记录本,把容易出错的那些较典型、较有代表性的题型记录下来,有空翻一翻,当成考前宝典。不过,千万不要什么都记,记了厚厚一大叠,那会让自己的信心受挫。
另外,平常做练习时,最好边读边想边写。因为写才能落实,写才是思维的开始———听明白不如想明白,想明白不如做明白。很多时候,想时很容易,动手后才发现并不那么简单。
5.每天回顾几分钟
到了高三年,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很多同学可能忙忙碌碌,却不知自己到底干了什么。为此,纪老师提醒同学们,要学会反思,每天腾出一点点时间想想今天做了什么,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做得不够,以便及时补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