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每年的10月12日这天,人们都要举行一个例行的纪念活动,来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纪念一个永远前进的哥伦布。
学生时代的哥伦布,偶然读到一本毕达哥拉斯的著作,知道地球是圆的。于是,他把这一点牢牢地记在了脑子里。经过很长时间的思索和研究后,哥伦布大胆地提出,如果地球真是圆的,他便可以经过极短的路程而达到印度了。
但是,当时社会上的许多人,其中还包括相当多的大学教授和哲学家,都反对他的意见。因为哥伦布想向西方行驶而达到东方的印度,在他们看来,等于是“傻人在说梦话”。然而,哥伦布对这个问题非常自信。
当时的哥伦布,有理想的追求,但无财力的支持。他因为自己家庭贫苦,没有钱让他去实现这个冒险的理想。于是他只能年复一年地等待着,最终使他一连空等了17年。
在他快到50岁的时候,他的机会终于来了。西班牙皇后伊莎贝露,赞扬哥伦布的理想,并答应赐给他若干船只,让他去进行这种冒险的工作。
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开始了一个划时代的航行。哥伦布探险航行的艰险程度,那自然是可想而知的。但哥伦布他们总算很幸运,终于脱离了种种危险,胜利返航了。
哥伦布之所以能探险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哥伦布是一个无畏、勇敢、百折不回的哥伦布,是一个永远前进的哥伦布。请看:当水手们畏惧、害怕、退缩时,只有他还在勇往直前;当水手们“恼羞成怒”,警告他再不折回,便要杀死他时,他的答复仍然是:“前进啊,前进,前进!”
加分!!!
穿越北极点的故事
96年前,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瑞称自己从加拿大的哥伦比亚角出发,用时37天走完765公里路程到达北极点。然而,此后近100年的时间里,很多人对此提出疑问:这么短的时间内,人类能够穿越重重困难,到达气候恶劣的北极点吗?一个世纪后,一支来自英国的5人探险队决定通过亲身实践,证实发生在上个世纪的事情。
这次命名为“巴克利北极终极远征”的远征队由汤姆•埃弗里担任领队,他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相似路线和装备,证实皮瑞曾经坚决声明过的37天到达北极点的征程。
埃弗里的5人远征队决定于当地时间20日早晨出发。他们将使用爱斯基摩雪橇狗和定制的木雪橇,因为他们要尽量做到和皮瑞当年的过程、经历类似。
一个世纪前,英国政府为了奖励北极探险者,曾拨出一笔资金,准备奖给第一个到达北极的探险家。1902年,美国探险家皮瑞开始向极地进发,但是并没有成功。1909年3月1日,皮瑞再次组织了北极探险队。皮瑞一行6人从哥伦比亚角出发,乘坐5部雪橇,由40只狗拉引着向北极点前进。当年4月6日,他们到达了离北极点还有8公里的地方。测定位置后,他们一鼓作气,登上了北极点,并在那里插上美国国旗,国旗的一角上写着:“1909年4月6日,抵达北纬90度,皮瑞。”
然而,近一个世纪以来,37天到达北极的时间一直受到各方置疑。1920年皮瑞去世时,他的这一纪录也没有得到证实和承认。在之后近一个世纪的北极探险中,目前公认的到达北极最短纪录是一支加拿大探险队在2000年创下的43天。
可可西里无人区,没有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恰恰是行者的灵魂可以栖落的地方。因为严格来说,他根本不能算是观光地,他的美不是走马观花就能领略,你须如朝圣者般虔诚,和这里的一草一木谈话,你须把自我的欲望扣于大自然的膝下,方能在高原强劲的心跳声中感受雪域的圣洁与坚韧。
然而,在这个海拔5000米左右的地方,或许,大自然可以把你当孩子,但你必须把自己当过客,不论怎样停留,都注定只能算作过客。
风过昆仑
在格尔木包一辆普桑,顺青藏公路前行。给我们开车的是个回族汉子,老家在湖北,说普通话。
车开出没多久,我们的车就沿着盘山公路进入昆仑腹地。昆仑最初给我的概念是毕淑敏小说里那些感人的行军故事,以及若干国画和油画,总觉得那些粗犷造型及浓烈用墨过于夸张,但当我第一眼看见昆仑就明白:昆仑山真是那样一座完全雄性的山!整个山体好像由一整块的石头凿成,几乎没有任何堆砌的感觉,也几乎没有任何草木可以附着生长。坐在车里,风在窗外呼啸而过,整个视野里的色彩只有青和黄。
车行3个小时左右,到达海拔4767多米的昆仑山口,这里是我们进入可可西里的第一站,路上几乎没人,一开车门寒风就呼地扑上来。路边空地上立着几块石碑,一块写着“昆仑山口”,另一块写着“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
圣洁雪域
从积雪的昆仑山口往南走,过了不冻泉才是真正常年积雪的雪山。
不冻泉是个很好听的名字,据说这里从前有眼常年涌出的甘泉,这对于冰雪覆盖的高原地区,无疑是上天的恩赐,于是,泉周围先有了兵站,然后是动物保护站,再然后是做小生意人。司机开玩笑说,在这里多看看人吧,再往里面走就没有多少人可看了。
的确,过了不冻泉,车在一眼望不到头的青色公路上行驶,我们只能看到几乎刺伤双眼的雪山,山背后是洗过般的蓝天。
在藏人的眼里,雪山的意义绝非如此浅薄。在他们心里,一座雪山就是一位神灵,这些神灵护佑着所有的生灵,包括那些碧绿的草原,依靠草原生存的牛羊,以及依靠牛羊生存的人们。在朴素的膜拜中,包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若没有雪山提供源源不断的河水,生命的延续和人类的文明真也不知从何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