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上的不同。法定节假日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法定节假日的休假安排,为居民出行、购物和休闲提供了时间上的便利,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双休日是指一般都是在周六以及周日放假休息的时间,包括大人工作休息以及小孩学习休息。
2、工资上的区别。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的应首先安排其补休,补休时间应等同于加班时间,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工资或小时工资的200%支付加班工资。
3、时间上的区别。一般休息日在每个双休日,而法定节假日是根据不同节日来定的,一般国庆,清明等,而且国庆3天节假,而清明1天,与周末连休。
扩展资料:
2019法定节假日:
一、元旦:2018年12月30日至2019年1月1日放假调休,共3天。2018年12月29日(星期六)上班。
二、春节:2月4日至10日放假调休,共7天。2月2日(星期六)、2月3日(星期日)上班。
三、清明节:4月5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四、劳动节:5月1日放假。
五、端午节:6月7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六、中秋节:9月13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七、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9月29日(星期日)、10月12日(星期六)上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定节假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休日
公休假日又称“公休日”。指法律规定或者依法订立的协议规定的每工作一定时间必须休息的时间。如每工作5天以后休息2天,这2天就是公休假日。由于我国规定职工每周工作时间不得高于40小时,因此一般用人单位实行每周休息两日。
公休日一般指周六、周日。
法定节假日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法定节假日制度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涉及经济社会的多个方面,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法定节假日的休假安排,为居民出行、购物和休闲提供了时间上的便利,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的法定节假日包含以下两类:
第一类,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
(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
(四)劳动节,放假1天
(五)端午节,放假1天 (六)中秋节,放假1天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二类,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还有第二类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儿童节(6月1日14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法定节假日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法定节假日制度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涉及经济社会的多个方面,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法定节假日的休假安排,为居民出行、购物和休闲提供了时间上的便利,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公休假日又称“公休日”。是指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带薪休假制度。法律规定或者依法订立的协议规定的每工作一定时间必须休息的时间。如每工作5天以后休息2天,这2天就是公休假日。由于我国规定职工每周工作时间不得高于40小时,因此一般用人单位实行每周休息两日。
1.法定节假日:是指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如2008年法定节假日,元旦1天;春节3天(由除夕开始);“五一”国际劳动节1天;“十一”国庆节3天;清明、端午、中秋日各1天。
2.双休日:是指每周的周六和周日为休息日。
3.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4.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假期。
5.按国家规定私企双休日应该给员工发工资。
您好!“法定假日”跟“法定节假日”的内涵不一样。“法定假日”指的是双休日,一年52个星期,104个休息日就叫“法定假日”。“法定节假日”等于“法定假日”加上“法定节日”。中国法定节日合计有11天。分别是:
元旦(规定在1月1日放假1天);
春节(规定在阴历除夕(十二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至正月初二放假3天);
清明节(规定在清明当日放假1天);
劳动节(规定在5月1日当日放假1天); 端午节(规定在端午当日放假1天);
中秋节(规定在中秋当日放假1天);
国庆节(规定在10月1日至3日放假3天)。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