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自己所爱的人结婚,不论他是什么国籍人种,都是件好事。不过,我相信异族通婚仍有不少问题,主要的原因是:这世界还未到种族大同化,四海一家的阶段。异族鸳鸯变了是一种特殊的个体,对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与社交圈子,都要作特殊的适应。
理论上,两个异族人结合,是将两个不同的世界加在一起,生活应该更丰盛。事实上却不然,异族鸳鸯并不能同时得到两个不同的世界,通常是其中一方放弃自己的世界,适应另一方的世界。
当然,这与身处的地理环境有关,中国人在美国娶了美国太太,生活自是美国化,子女亦多半不认识中国文化。反之,中国人在台湾娶了美国太太,他的美国太大多多少少会对中国文化习俗适应多点,子女亦多半中、英文皆会。香港则是个特殊的地方,虽然中国人占了百分之九十八,但外国人似乎完全未被同化,中国人一旦嫁娶了西方人,百分之九十完全西化,连中文也不讲,子女亦大部分只懂英文。这不是地理因素,而是心理因素,此地崇洋,连有些中国夫妇也惟恐子女识中文,以为只会说英语不会说华语是高级,这种人一旦与西方人通了婚,便更加不想认是中国人,与传统华人圈子完全脱离了。
我有好些混血儿朋友,亦有混血的表弟妹,但我从来未能完全了解他们的心态,不是没问过,而是他们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想他们也很混乱,很难弄清楚自己像什么人多一点。在我们眼中,他们像西方人,在西方人眼中,他们像东方人——这点不难了解,人看异族人,都是先找寻不同之处,混血儿身上有东、西方人的特征,所以在两种人眼中,他们都是异族人,这的确把他们也弄胡涂了。
异族通婚基本介绍:
社会学、人类学、法学、政治学概念。又称异族联姻,指不同族群、不同文化背景或种族间出现的婚姻、同居、性关系,以及混血儿等系列文化现象。异族通婚的成因十分复杂、形式多种多样,而唯有大规模异族通婚,才可能给社会和文化带来重大影响。异族通婚是社会学、人类学、法学和政治学研究的一个课题。
异族通婚的形式和内容在20世纪以降的百年里主要有三种不同类型:
1、不同种族间的通婚,如欧罗巴人与尼格罗人,蒙古人与欧罗巴人;
2、不同文化间的通婚,如基督徒与穆斯林,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犹太人与非犹太人;
3、混血种群间的通婚,如印度人与马来人,马达加斯加人与阿尔及利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