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所有仪表安装规范?

2025-04-01 10:21:0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具体各设备安装如下。
(1)
一级提升泵安装
调节池两台污水泵分别设置出水管,不设止回阀,出水分
两路,一路入一次沉淀池,一路接超越管入接触消毒池,手动球阀调节,正常运行时关阀1、阀2,开阀3、阀4;超越排放时开阀1、阀2、关阀3、阀4。
(2)水下曝气机安装
水下曝气机设置基础,基础规格为1200mm×1200mm×250mm,
进气管采用镀锌钢管,与曝气机用法兰连接,高出地坪1.8m,进气口装有消音器,消音器原理是利用折流、降速来阻止进气管内气流形成湍湍而减噪。为了方便曝气机维检,在进气管中间设有活接,进气管用管箍、膨胀螺栓固定在混凝土顶板上,进气管管口方向开阔,保证良好的风源,减小阻力。
(3)二级提升泵安装
两台二级提升泵均设有止回阀,并联后排入出水井,管路装有活接、球阀,用防腐支架固定。管路示意图见图10-14(B)。
(4)水射器泵安装
两台水射器泵为立式管道泵,用型钢焊接支架,固定在水泥基础上,共用一根吸水管,吸水管距接触消毒池底1m,保证进水无渣物堵塞管路,通过止回阀实现两台泵自动切换、手动调节阀门排除管廊集水坑内集水管路示意图见图10-14(C)。
(5)浓缩池污泥泵安装
为方便装车,浓缩池污泥泵接软管,软管与硬管用管箍固定。污泥泵用不锈钢链连接,维修时用手动葫芦从检查井提出和放入,钢链和软管挂在检查井预留钢钩上。
(6)集泥井污泥泵、防洪泵安装
集泥井污泥泵排泥管分三路,两路进污泥深缩池,一路回流至一级NBBR反应池。进污泥浓缩池分两路,一路从池顶进入为政党进泥路,另一路从池中间进入为外排污泥时污泥搅拌消毒用。管路按功能、检修需要分设阀门、活接和支架。防洪泵安装在管廊集水井旁,出水管时集泥井。

回答2:

我晕~

你这个范围太广了,给你传一段上来,其他的你自己可以下载相关的标准啊!
GB 50093━2002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4 取源部件的安装
4.1 一般规定
4.1.1 取源部件的结构尺寸、材质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4.1.2 设备上的取源部件应在设备制造的同时安装。管道上的取源部件应在管道预制、安装的同时安装。
4.1.3 在设备或管道上安装取源部件的开孔和焊按工作,必须在设备或管道的防腐、衬里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4.1.4 在高压、合金钢、有色金属设备和管道上开孔时,应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
4.1.5 在砌体和混凝土浇注体上安装的取源部件,应在砌筑或浇注的同时埋入,当无法做到时,应预留安装孔。
4.1.6 安装取源部件时,不宜在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及焊接。
4.1.7 取源阀门与设备或管道的连接不宜采用卡套式接头。
4.1.8 取源部件安装完毕后,应随同设备和管道进行压力试验。

4.2 温度取源部件
4.2.1 温度取源部件在管道上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与管道相互垂直安装时,取源部件轴线应与管道轴线垂直相交;
2 在管道的拐弯处安装时,宜逆着物料流向,取源部件轴线应与工艺管道轴线相重合;
3 与管道呈倾斜角度安装时,宜逆着物料流向,取源部件轴线应与管道轴线相交。
4.2.2 设计文件规定取源部件需要安装在扩大管上时,异径管的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4.3 压力取源部件
4.3.1 压力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被测物料流束稳定的地方。
4.3.2 压力取源部件与温度取源部件在同一管段上时,应安装在温度取源部件的上游侧。
4.3.3 压力取源部件的端部不应超出设备或管道的内壁。
4.3.4 当检测带有灰尘、固体颗粒或沉淀物等混浊物料的压力时,在垂直和倾斜的设备和管道上,取源部件应倾斜向上安装,在水平管道上宜顺物料流束成锐角安装。
4.3.5 当检测温度高于60℃的液体、蒸汽和可凝性气体的压力时,就地安装的压力表的取源部件应带有环型或U型冷凝弯。
4.3.6 在水平和倾斜的管道上安装压力取源部件时,取压点的方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量气体压力时,在管道的上半部;
2 测量液体压力时,在管道的下半部与管道的水平中心线成0~45°夹角的范围内;
3 测量蒸汽压力时,在管道的上半部,以及下半部与管道水平中心线0~45°夹角的范围内。
4.3.7在砌筑体上安装取压部件时,取压管周围应用耐火纤维填塞严密,然后用耐火泥浆封堵。

4.4 流量取源部件
4.4.1 流量取源部件上、下游直管段的最小长度,应按设计文件规定,并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
4.4.2 孔板、喷嘴和文丘里管上、下游直管段的最小长度,当设计文件无规定时,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
4.4.3 在规定的直管段最小长度范围内,不得设置其他取源部件或检测元件,直管段管子内表面应清洁,无凹坑和凸出物。
4.4.4 在节流件的上游安装温度计时,温度计与节流件间的直管距离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4.4.5 在节流件的下游安装温度计时,温度计与节流件问的直管距离不应小于5倍管道内径。
4.4.6 节流装置在水平和倾斜的管道上安装时,取压口的方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量气体流量时,在管道的上半部;
2 测量液体流量时,在管道的下半部与管道的水平中心线成0~45°夹角的范围内;
3 测量蒸汽流量时,在管道的上半部与管道水平中心线成0~45°夹角的范围内。
4.4.7 孔板或喷嘴采用单独钻孔的角接取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上、下游侧取压孔轴线,分别与孔板或喷嘴上、下游侧端面间的距离应等于取压孔直径的1/2。
2 取压孔的直径宜在4~10mm之间,上、下游侧取压孔的直径应相等。
3 取压孔的轴线,应与管道的轴线垂直相交。
4.4.8 孔板采用法兰取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上、下游侧取压孔的轴线分别与上、下游侧端面间的距离,当β>0.6和D<150mm时,为25.4±0.5mm;当β≤0.6或β>0.6,但150mm≤D≤1000mm时,为25.4±lmm。
2 取压孔的直径宜在6~12mm之间,上、下游侧取压孔的直径应相等。
3 取压孔的轴线,应与管道的轴线垂直相交。
4.4.9 孔板采用D或D/2取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上游侧取压孔的轴线与孔板上游侧端面问的距离应等于D±0.1D;下游侧取压孔的轴线与孔板上游侧端面间的距离,当β≤0.6时,等于0.5D士0.02D;当β>0.6时,等于0.50士0.01D。
2 取压孔的轴线应与管道轴线垂直相交。
3 上、下游侧取压孔的直径应相等。
4.4.10 用均压环取压时,取压孔应在同一截面上均匀设置,且上、下游侧取压孔的数量必须相等。
4.4.11 皮托管、文丘里式皮托管和均速管等流量检测元件的取源部件的轴线,必须与管道轴线垂直相交。

4.5 物位取源部件
4.5.1 物位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物位变化灵敏,且不使检测元件受到物料冲击的地方。
4.5.2 内浮筒液位计和浮球液位计采用导向管或其他导向装置时,导向管或导向装置必须垂直安装,并应保证导向管内液流畅通。
4.5.3 双室平衡容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安装前应复核制造尺寸,检查内部管道的严密性;
2 应垂直安装,其中心点应与正常液位相重合。
4.5.4 单室平衡容器宜垂直安装,其安装标高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4.5.5 补偿式平衡容器安装固定时,应有防止因被测容器的热膨胀而被损坏的措施。
4.5.6 安装浮球式液位仪表的法兰短暂必须保证浮球能在全量程范围内自由活动。
4.5.7 电接点水位计的测量筒应垂直安装,简体零水位电极的中轴线与被测容器正常工作时的零水位线应处于同一高度。
4.5.8 静压液位计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远离液体进出口。
4.6 分析取源部件
4.6.1 分析取源部件的安装位置,应选在压力稳定、能灵敏反映真实成分变化和取得具有代表性的分析样品的地方。取样点的周围不应有层流、涡流、空气渗入、死角、物料堵塞或非生产过程的化学反应。
4.6.2 在水平或倾斜的管道上安装分析取源部件,其安装方位应符合本规范第4.3.6条的规定。
4.6.3 被分析的气体内含有固体或液体杂质时,取源部件的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仰角应大于15°。

回答3:

所有仪表?涉略太广,很难一一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