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用古文写作:“猝”
猝拼音:cù,注音:ㄘㄨˋ,简体部首:犭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1画,繁体部首:犬部
五笔:QTYF,仓颉:KHYOJ,郑码:QMOE,四角:40248,结构:左右,电码:3720
区位:6607,统一码:731D,笔顺:ノフノ丶一ノ丶ノ丶一丨
释义:突然:猝然。猝尔。猝生变化。猝不及防。猝死(突然发生的非暴力死亡)。猝故(突然发生的事变)。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猝急[cù jí]
急迫,紧急。
2、猝嗟[cù jiē]
叱咤。发怒呼喝。
3、苍猝[cāng cù]
匆忙,慌张。
4、猝倒[cù dǎo]
过度兴奋引起的肌张力突然消失,如过度愤怒或大笑,也常与极其想睡眠有关。
5、草猝[cǎo cù]
仓促草率。
表示事件或动作行为突然发生,异常迅速,出人意料,如:忽,忽然,暴,急。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 (林嗣环《口技》)
②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 (罗贯中《杨修之死》)
③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林嗣环《口技》)
④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
⑤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干宝《宋定伯捉鬼》)
⑥急令医士调治。(罗贯中《杨修之死》)
例①~④“忽”“忽然”“暴”都有“突然”的意思。例⑤⑥“急”是“急忙”的意思,除表示动作的急促之外,它还着重表示仓促、忙乱的意思。
忽 突 猝 蓦地 蓦然
“突然”,古文怎么说?由于少看古文,真的不知古文有几种说法;不过,现实生活中,广东汕尾地区河洛话日常口语中有一词“忽倏”,不知是否属于“古文”呢还是现代文?
伊愣焉刚在这焉,忽倏无题着:
→yi1 na2
jiann1 ga3 do3/lo3 ji3 a3,ho3 xi2 bho3 tei4 dio3 (义:他刚才还在这呢,忽然不见了)。
忽倏→ho3 xi2;义:忽然,很快;
再造句子:讲无两句话,伊忽倏发起脾性来→gong3 bho3 no1 gu oi3,yi ho3 xi2 hua4 ki3 pia4 xieng lai3;(伊忽倏→义:他忽然;他突然)
“忽倏”与“何奚”相同读音,义不同,后者释义:为什么。
忽倏的忽,在这里口语念:ho;不念为: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