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的人物形象

2025-04-14 20:50:0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古代的士都有一种朴素真挚的美德:士为知己者死。虽然荆轲并没有像豫让那样在智伯死后说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话,但荆轲正是在这种朴素的美德下做出了蹈死不顾的决定。

看看太子丹是如何成为荆轲的知己的:荆轲到燕国后,经常做的事情就是和杀狗的屠夫以及善于击筑的高渐离在燕市中喝酒畅谈,但是他绝不同于普通的街头小混混,他深沉稳重,喜欢读书,并且在他游历诸侯国的时候,接触了一批贤士豪杰和德高望重的人,这就使他与众不同。

这才被燕国的处士天光关注并“善待之”。在田光自杀后,,由于田光的推荐,荆轲就成了太子丹的上卿,值得注意的是,在荆轲推辞时,太子丹竟是“前顿首,固请毋让”,这一举动或许真正的打动了这位比较“落魄”的人物。之后太子丹是这样做的:“舍上舍。

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我想太子丹当时并不真正了解荆轲,接近善待他是有一定目的性的。

更甚者,太子丹只把荆轲当成一个完成自己使命,保护燕国安全的工具,但有着朴素美德,并且淳朴善良的荆轲,竟把效命太子看得比生命还重,这就是“简单”的荆轲。

扩展资料:

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

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荆轲 (战国时期著名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