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习佛法的目的各不相同。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角度。释迦牟尼佛在 《妙法莲华经》 中告诉我们,他之所以传授佛法,就是为了能够令众生获得无上的智慧。佛的智慧、觉悟的智慧。我们为什么非要有这个智慧呢?因为没有这个智慧我们会痛苦。唯有这个智慧能够解决、免除我们的痛苦。
世间人们也有快乐、也有痛苦。其实我们所说的快乐,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快乐。准确的说应该是痛苦的缓解,而且是短暂的缓解。比如我们吃饭时候很快乐,那是因为缓解了饥饿,缓解了我们对美食的贪欲之苦。假如这个欲念我们并未满足,它就是痛苦的。
又如富有的快乐,不过是贫穷的缓解。如果金钱真的能够带来快乐,那么就不该有那么多有钱的人自杀。他们太痛苦了,以至于认为相比之下死亡或许更快乐。当然相比较而言,贫穷更让人痛苦,这也是事实。
人们绝大多数寻求的快乐都是如此。寻求痛苦的解脱。
佛法则不然。佛法探求的是这个痛苦的根源在何处。假如这个根源没有找到,那么痛苦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即使有短暂的缓解,就是我们说的快乐,也无法永远保留。
痛苦是如何来的?它是从一个误会来的。从一个错误的认知而来。佛法叫这个为无明 。《圆觉经》 讲: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花。病者妄执。由妄执故 。
我们错误地认为这个身体就是“我”,而我们能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想到的。就是我们的心。这身心相加就构成了“我”。这个“我”就成了最为切实的依靠。有了“我”的认知,接下来自然就会有了“我所拥有的”就是“我所”。我所喜欢的、我愤恨的、我反对的、支持的、我相信的、不相信的等等。这都是“我所”。
有了这两点。我和我所。一切痛苦就产生了。经云: 计我我所,造集诸业,受生死苦 。我喜欢的,但得不到,就会痛苦。“我”想拥有娇、妻美眷,但得不到,就会痛苦,甚至痛不欲生。“我”仇恨什么,却无法毁灭之,就会痛苦。甚至这一切我都厌倦了,想找个法子能够让自己不痛苦,想成佛成仙,追求不止,一样产生痛苦。
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这种痛苦如果能够暂时缓解一下,就是我们称为的欢乐了。当然这个欢乐难以持久,不会永恒。因为这不是真正的欢乐。真正的欢乐应该是如同金刚一般,坚固不坏的。真正的快乐不假他求,本来既有,无人能夺,不会增减,恒久不坏。如果需要借者什么努力、什么条件才能实现,那么肯定不是什么真正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一定是本来就有的,而且不会变异,否则就又会变成了痛苦的缓解。
如果真的有这种快乐,而且是我们本来就有的,那么它在何处,我们如何体会不到呢?
这是因为我们建立了一个有效的屏障。把快乐障碍了。我们用“我”和“我所”把本来就有的快乐给阻碍了。如同拥有无数财富的人,却拒不认为自己是这些财富的主人。我们错误的认可了一个身体和心灵、于是放弃了原本圆满无上的快乐。
或许有人会说,真的吗?这个快乐真得由我们的五欲更快乐吗?真的比美味、(男、欢、女、爱)、财富珠宝更令人快乐?是的。这个快乐比前面说的一切五欲快乐来的更好,更完美。因为它没有限制、没有负累、是自由的、没有开始和终结,圆满无缺、永恒不变。而且不会带来一丝痛苦。
这个快乐是难以用语言描绘的。更是我们还背负着种种阻碍和枷锁的时候无法想象的。就如经典中讲的: 何况 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 。但可以保证的是这个快乐源泉绝对要比言语所能形容、允诺的一切都更加完美,更加圆满。
虽然这个世界还不时有那么些许快乐让我们感受,可是你是不是不知为什么还会觉得:真的受够了。这里简直就是如同着火的房子一样令人不安和痛苦。我们该如何解脱这种痛苦,并获得真正的快乐呢?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非常清楚地指示了直捷的方法: 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断除“我”和“我所”,清除这个凭空设置的障碍,那么真实本性就在这里,丝毫未动。
如何断除呢?这个障碍是凭空设立,并无真实可循,本来没有,本自虚幻。如同空中幻化的花朵,本来就不存在 。《占察善恶业报经》 讲: 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乾闼婆城,如空谷响,如阳焰,如泡,如露,如灯,如目曀,如梦,如电,如云 。 都是变幻不定、虚幻不实的。
对治这个虚幻不实的障碍我们该怎么做呢?释迦牟尼佛告诉大家: 知幻即离 。你只要知道它、观察它、了解它。认识到它的性质本不存在,不是真实。自然后面会远离这幻化的一切。远离这幻化所带来的一切影响。自然而然逐步摆脱它。
我们平时很在意“我”的思想。它这样想,我们就这样,它推理我们就承认、他忆念我们就重视、它渴望我们就认同。这一切我们只要了解观察,认识它、远离它。不支持它、不认可、不认同,甚至不在意它。枷锁会逐渐脱落。一切自然显现。
唯心识观 中地藏菩萨讲: 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有所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当察知 ………… 当应如是守记内心,知唯妄念,无实境界,勿令休废,是名修学唯心识观 。
在一切时间、一切地点,随我们身口意所有造作,都应该观察、追究其从何而来。我们会发现这一切都源于自己的心念。所有境界的苦乐、悲欢都来源于心念。否则不会有人看圆月而伤感,有人看圆月而心悦。凡是我们内心的所有心念、感受、思维、判断,我们都一一审视。
随时问我在想什么?感受什么?慢慢就会知道这一切不过是虚幻不实的妄念,因为它随时变化、随生随灭、生灭不已。根本没有一个永恒、固定。
未完待续。
【转自地藏论坛 禅净双修无上宝(4)-金刚大乐】
您问题提的很奇怪呢,呵呵。。。
既然学佛,那么大约该了解“地狱”“极乐世界”都不过是名非名的方便 说法,也可以说,统统是“假”的哦?如果稍稍有所觉悟,就会发现,所谓“人”与“我”的区分,也是妄心制造的“假象”哦。。。。。。。
而真实不虚的爱,并不是人们寻常所认识到的,这个虚幻世间我们的贪爱执著痴心妄想——这些其实像这里任何其他事情一样的 无常,都会 生 住 坏 灭——当拥有真正的爱,就会洞见,无论我们遭遇什么,都不会也不曾 须 臾 分 离;)
呵呵,你既然相信了佛教,相信有轮回,,,
那么
你周围的人是不是也有前世呢?
你们前世是什么关系?
你们前500世又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你只是关心你这一世的爱人?
而不关心你前世的爱人呢?
他们其实一直和你在一起,只不过你不记得他们,他们也不记得你
佛说
所有男子皆是我父,所有女人皆是我母
那么也可以说,
所有男子皆是我夫,所有女人皆是我妻
你为什么那么冷漠,只是想和你这一世的爱人朋友在一起,,而抛弃你前世的爱人朋友呢?
因果轮回,有人有罪,就要报,有人有善,就要享,,暂时分开,以后还是要相见的
谁说去了极乐世界就不能在一起了?只不过到时候不再是现在这样的感情了,,等你成佛了,发现所有众生都是你的兄弟姐妹,妻儿父母,,你会是什么想法?
○何不趁早放下幻梦尘劳,勤修戒定智慧。(蕅益大师)
○勿贪世间文字诗词,而碍正法;勿逐悭贪、嫉妒、我慢、鄙覆习气,而自毁伤。(蕅益大师)
○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著。(智者大师)
○瞋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冤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智者大师)
○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著。(智者大师)
○瞋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冤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智者大师)
『六欲天上现五衰,三禅天上有风灾;要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归去来』
『日落西山暮鼓催,娑婆八苦实堪悲;世出世间思维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师兄,你要是深入佛理,哪里会有这些问题;还有,影视剧里的爱你一万年,等你一万年,那些才是编出来给观众看的,趁着还年轻,多学点东西,少看肥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