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土壤有效氮含量受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其变化很大,因此,只有经常性地进行土壤有效氮的测试才能作为氮肥用量推荐的依据。在一般果园施肥中,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结合产量目标进行氮肥用量的推荐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因此确定氮肥用量的原则是通过试验研究,来确定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上达到目标产量所应施用的氮肥最佳量。
(1)田间试验原理
在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土壤上,果树达到一定目标产量的氮素需要量各异。通过不同梯度的氮肥用量试验,可确定在一定的土壤肥力条件下(以有机质含量为衡量依据)达到目标产量所需要的氮肥用量,以此作为果园氮肥用量的推荐。
(2)田间试验方法
①试验点的选择:在一个果树主栽区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的果园多个,至少包括有机质含量为高、中、低的土壤2个,以便最后经统计分析确定肥力分级以及不同肥力土壤上不同目标产量相应的合适肥料用量。
②试验地的选择:试验地所在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条件要有代表性,能代表该地区的地势、土质、土壤肥力、耕作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的一般情况,以便试验结果能推广应用。试验地土壤肥力应均匀一致。
③试验树的选择:果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同一品种间的生长结果常因自然条件、栽培管理和树龄、繁殖方法、砧穗组合等不同而有显著差异,不同年份乃至同一年份也会有差异。苹果、柑橙等株间果实产量的变异系数为30%~40%,且一般实生树株间的变异系数比嫁接树或自然树要大,因此对试验树的选择要特别注意。在对试验树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品种、砧木、树龄和生育状况近似的植株为试验树,并适当地增加试验树株数,增强试验的代表性,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最好建立果树生长发育的田间档案,将该果园历年单株的产量以及干周、树冠大小、枝量、花芽量或花量等记录下来,从中选择生长与结果相对一致的果树供试验对象。供试树的选择还以试验目的要求和试验指标而异,如以产量为试验指标,应选盛果期树并有3~5年的累计产量作为判断试验结果是否有代表性的参考。此外,还应注意试验树的田间管理一致,授粉条件相同,以降低试验条件造成的误差。
④试验时间:果树具有贮藏营养的特性,对施肥反应不敏感,因此一定要进行3年以上的肥料试验,以提高肥效试验的可靠性,长期定位试验的结果更能验证实际肥效。
⑤试验方案:鉴于我国果园面积小,果园间土壤肥力差异较大的特点,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的处理不能过多,通常果树试验方案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设置完全试验。建议果树氮肥田间试验处理如表2-4。
表2-4 果树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方案处理
表2-4方案中氮肥水平的设计分别为:
N0=不施氮;
N1=当地目标产量下氮素吸收量的100%——0~60厘米土壤无机氮;
N2=当地目标产量下氮素吸收量的200%(期望达到的推荐量)——0~60厘米土壤无机氮;
N3=当地目标产量下氮素吸收量的300%——0~60厘米土壤无机氮。
0~60厘米土壤无机氮的获得:
根据土壤测试值计算得到:容重1.33克/厘米3,则0~30厘米土层的土壤有效氮量(N千克/公顷)=土壤硝态氮含量(毫克/千克)×1.33×3
土壤硝态氮含量由土壤测试结果获得。
氮素吸收量的获得:
氮素吸收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的氮素吸收量
单位产量的氮素吸收量参见表2-1或经研究更新的参数,几种果树不同产量下氮素水平的设计可参考表2-5。
表2-5 几种果树不同产量下氮素水平的设计参考
⑥方案P2、K2水平的设计(相当于3414设计方案中的P2、K2水平,做了适当调整):试验前进行土壤测试,根据土壤有效磷、钾养分的测试值,结合推荐的土壤肥力指标来确定,推荐原则:
土壤有效磷、钾水平高:P2、K2水平分别为当地目标产量下磷和钾吸收量的0.5~1.0倍。
土壤有效磷、钾水平中等:P2、K2水平分别为当地目标产量下磷和钾吸收量的1.0~2.0倍。
土壤有效磷、钾水平低:P2、K2水平分别为当地目标产量下磷和钾吸收量的2.0~3.0倍。
磷吸收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的磷吸收量
钾吸收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的钾吸收量
根据表2-1计算得到的不同产量水平下各肥力水平土壤上的磷和钾肥施用水平列于表2-2和表2-3。
⑦试验小区和区组布置:考虑到我国果农小户经营、果园面积小的特点,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试验处理和每小区果树株数不能过多。较为合适的小区株数:苹果、梨、柑橘、桃、核桃等大株为5~8株,重复3次;小型果树为15株以上,也重复3次。区组划分时需考虑表层土壤和供试果树个体的差异。一般狭长形较长方形好;山地、坡地区组依等高线排列(数据采用协方差分析);由于果树当年结果产量与果树多年的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因此试验开始前有必要对果树进行2~3年的观察记载,据此划分小区和区组(相关记载项目见表2-6);小区的形状一般为狭长形,长边应与行向一致。一个6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田间区组排列如图2-1。
表2-6 果树试验树体产量记载表
表2-6 果树试验树体产量记载表(续)-1
注:在果实成熟期进行单株测产;每处理取代表性果实样品6份,每份100个,分别称重,求每个果实的平均重量。
图2-1 田间肥料试验区组排列示意图(6处理、3次重复)
注意事项:第一要设置保护行或保护株,消除根系交叉的影响。为了避免肥料试验中相邻不同肥料处理果树由于根系交叉而互相影响,原则上果树试验需要设置保护行,但在短期试验以及面积比较小的果园进行时,如果试验树间距比较大、而试验期间不同肥料处理小区间根系不会明显交叉的,也可不设保护行。为了避免边际影响及处理间的相互影响,小区间应有保护行,可以用授粉树作保护行和保护株。如果果园比较小,试图在有限的株数进行试验并获得可靠试验结果,可参考采用株间埋设塑料隔膜的方法以减少根系交互影响。塑料隔膜埋设深度应根据不同的果树种类酌情处理。第二要设置各生育期肥料分配比例。由于果树施肥是分次进行的,因此试验方案中还必须包括不同施肥时期肥料的分配比例。一般果树除基肥外,生长期追肥2~3次。如表2-7所示,根据果树营养特性与长期施肥实践而总结的主栽果树各生育期养分分配比例,可根据当地生产实际修正后用于田间试验中,同时也可应用于测土配方施肥推荐中。
表2-7 果树测土配方试验中氮磷钾肥料分配比例(结果期)(%)
表2-7 果树测土配方试验中氮磷钾肥料分配比例(结果期)(%)(续)-1
表2-7 果树测土配方试验中氮磷钾肥料分配比例(结果期)(%)(续)-2
⑧施肥方法:为配合测土配方施肥,建议采取示意沿果树滴水线附近环行施肥。肥料施于实线所包围的土壤区域内,虚线为果树树冠投影线(滴水线)。在实际果树生产中还有其他的施肥方法,如放射状沟、条状沟、穴状等也可采用,但采用的施肥方法需要与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相匹配。
⑨试验管理:除施肥外,其他管理如喷药、浇水、修剪等与常规习惯相同。
⑩测定项目:分为必须测定项目和建议增加的测定项目。必须测定项目有果园土壤基础养分含量(包括有效氮、有机质等含量)、试验结束后土壤有效氮含量、各小区产量、果树干周增长量、果树新梢生长量。
建议增加的测定项目包括果实品质指标,如可溶性固形物、着色度等;果实、叶片、枝条中的氮素含量(用于估算氮素吸收量)。
?数据处理:一是单个试验的数据处理包括不同处理间果实产量的统计分析(同大田作物,有条件时应进行协方差分析),不同处理间产量的差异性比较,不同处理间果树生长量(干周增长量、新梢生长量)的统计分析,不同处理间果树氮素吸收量的比较,氮素供应量(土壤生长季前有效氮+肥料氮)与产量和生长量的关系,果树氮素叶片诊断指标的建立,单位肥料的增产作用,肥料的增产效果,土壤氮素含量的变化等。二是多点数据的处理分析包括:根据一个地区不同试验土壤有机质测试结果及产量整体水平,将土壤肥力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分析每一个肥力等级下各点氮素供应量与产量、生长量等的关系,确定不同肥力水平下基于产量目标的合理施氮量;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肥力水平土壤上某种果树的复合肥配方以及基于产量目标的复合肥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