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主要由总量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反映。针对总量劳动市场关于工资和价格的不同假定,宏观经济学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总供给曲线。
1、古典模型中的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没有摩擦,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得以出清,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因此,在以价格水平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2、凯恩斯中的总供曲线:
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一些价格尤其是工资是具有粘性的,从而不能根据需求的变动而及时调整。由于工资和价格的粘性,短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是一条直角折线,表明当经济未达充分就业时,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而一旦经济达于充分就业状态,总需求的继续增加只会引起价格上升而不会再有产出的增长。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粘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往往不能维持在充分就业的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的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和古典总供给曲线分别是由新凯恩斯学派和新古典主义学派提出的,其区别的本质原因在于物价水平和名义工资是否具有刚性,进而使劳动市场能否达到出清状态。新凯恩斯学派假设物价水平和名义工资是具有刚性的,也就是说物价和名义工资不能根据市场的供求自发的进行迅速的调整,当劳动市场的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将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反之,则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其在图中表现为垂直于价格轴的一条直线,即当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确定的实际工资后,由于价格水平和工资的刚性,所以在该价格下的产量是由市场的需求决定的。古典总供给曲线假设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可以根据劳动市场的需求进行迅速调整的,在其假设下,劳动市场可以一直达到供求相等的出清状态,此时经济社会中的总产量即为潜在总产量,总产量仅由劳动要素的投入决定,不随价格的变动而变动。其在图中表现为平行于价格轴的一条直线,即价格的变动不会影响产出的变动
在古典模型中,价格升高产量不变;凯恩斯价格升高,产量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