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工程进展如何?何时完工

2024-11-19 09:30:0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人民网记者 周泓洋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实施23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各有关部门密切结合配合,大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共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203.72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538.6万公顷,飞播造林88.17万公顷,封山育林576.95万公顷。这些树木全部成林后,工程建设区的森林覆盖率将增加5个百分点。

  1、三北工程建设改善了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和人口承载力,稳定和拓宽了人们的生存空间。

  从黑龙江到新疆的万里风沙线上,采取封沙育林、飞机播种造林、人工造林相结合的措施,建设各种类型的防护林体系。同时充分利用沙区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3年来,共营造防风固沙林476万公顷,新增治沙面积4万平方公里,使2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营造牧防林37万公顷,使1000多万公顷的沙化、盐渍化和严重退化的牧场得到保护和恢复。毛乌素、科尔沁两大沙地林木覆盖率分另达到15%和20%以上,已进入全面改造利用沙漠,发展绿洲农业的新阶段。

  在以黄土高原为主的水土流失区,坚持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采取以生物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按山系、按流域综合治理,营造各种水土保持林553万公顷和水源涵养林110万公顷,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万平方公里,使黄土高原4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初步控制。山西省昕水河流域营造防护林14.4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9万公顷,土壤侵蚀模数由1978年前的7175吨下降到现在的3226吨。

  在农区把营造农田防护林作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措施来抓,累计营造农田防护林213万公顷,有2130万公顷的农田得到了林网保护,使65%的农田实现了林网化,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河河套、河西走廊、新疆绿洲建成了跨省区集中连片连网的大型农田防护要体系,近十年来,东北区、甘新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粮食平均亩产和总产增长幅度在全国九大农田居前三位,农田防护林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三北工程建设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农民致富和财政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北工程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下,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同时,把农防林作为用材林来经营,使三北地区活立木蓄积大幅度增加,工程区森林蓄积由1977年的7.2亿立方米,增加到近10亿立方米,净增2.8亿立方米,一些过去缺林少树的地方,木材已自给有余。新疆和田地区80年代初每年需调入4000立方米木材,现在已自给有余,每年还调出木材5000-8000立方米。森林资源增加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各地利用现有的乔灌木资源开展多种经营,兴办各种刨花板、胶合板、造纸厂和家具厂,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调整。

  三北工程建设促进了经济林的发展,成为地方重要的经济支柱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工程建设共营造经济林369.1万公顷,牛产干鲜果品1255万吨,产值达169.8亿元,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提高,一些名优特新干鲜果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很大份额,而且已开始批量外光彩,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陕西省建成了苹果、花椒、柿子、核桃、梨、红枣、山杏等八大经济林基地,面积达70万公顷,年产各种干鲜果品39亿多公斤,产值近60亿元,为财政增加农村特产税约3亿元。经济林发展带动和促进了林副产品加工业的兴起,各类果品加工厂、包装厂蓬勃发展,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也成为地方财政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在三北地区依托沙棘、红枣、核桃等干鲜果品开发的多种经营项目2600多个,安排从业人员63万人,收入6亿多元。在一些地方,林业已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的支柱。

  3、三北工程建设增强了全社会的生态、绿化和环境意识,提高了我国在环保生态领域的地位。 三北工程的实施,强化了人们的生态意识、绿化意识和环境意识,锻炼了一批作风扎实,热爱林业,关心农民生产生活的优秀领导干部,造就了一批潜心钻研科学技术,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科技工作者,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农民带头人。23年来,涌现出了山西临汾市、内蒙古赤峰等一第先进典型和牛玉琴、石光银、王国香、王树清、白春兰等一批模式人物,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成为展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窗口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教材。

  三北工程开创了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带动了我国林业建设的全面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1988年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工程题词“绿色长城”。国家林业局一北防护林建设局、新疆和田等十几个单位先后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专门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开辟了专栏;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将三北工程列为优先援助项目,以三北工程为依托的国际合作项目有40多项,争取外援资金10多亿元人民币。三北工程已成为我国政府重视生态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提高了我国在环保生态领域的地位。

回答2:

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亿亩。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超额完成了三北防护林体系一期(1978—1985年)、二期(1986—1995年)工程规划任务,正进行三期(1996—2000年)工程建设,到1998年底,累计造林3亿多亩。这些树木成林后,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从5.05%提高到9%以上。重点治理区的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新疆到黑龙江的风沙危害区营造防风固沙林1亿多亩,使2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漠化土地扩展速度由八十年代的2100平方公里下降到1700平方公里。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山西、宁夏等七省(自治区、直辖市)结束了沙进人退的历史,沙漠化土地每年481平方公里,拓宽了沙区广大人民的生存窨。重点治理的科尔沁、毛乌素两大沙地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20.4%和29.1%,不仅实现了土地沙漠化逆转,而且进入综合治理、综合开发的新阶段。赤峰市治理开发沙地2100万亩,占沙化土地的58%;榆林沙区森林覆盖率已由1977年的18.1%上升到38.9%,沙化土地治理度达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