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可乐加曼妥思会爆炸

2024-11-20 04:50:0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往可乐里加入曼妥思,就相当于加入了大量的起泡点,这种糖看起来表面光滑,但在显微镜下却像是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的,密集地布满了突起和小坑,大量的气泡会在曼妥思的表面产生。

两粒普通薄荷味曼妥思糖:糖置入的瞬间,气泡立即涌现,而且逐渐增多,速度加快,约3s时,“喷泉”出现,高度约为20cm,持续约10s,此后,“喷泉”逐渐消失,瓶内液体最终只剩下约二分之一。但随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泡仍在不断产生,仔细观察发现主要来自曼妥斯糖的表面。



扩展资料

可乐能够喷出来,靠的就是其中的气体——二氧化碳,而这种气体溶于水遵循亨利定律(Henry's law),即在一定温度时,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与这种气体的压力成正比。在汽水的生产过程中,工厂会利用高压装置往水里添加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水中,并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灌入饮料瓶中时,一部分二氧化碳会从汽水中溢出,但因为瓶子是封口的,气体出不去,于是瓶内压力比较高,汽水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也能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

但当瓶盖突然打开的时候,瓶内气压迅速变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低了。于是此时汽水中的碳酸就是过饱和的状态,而过饱和的碳酸会自发分解出二氧化碳。

回答2:

  强烈向大家推荐这段录像: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CMLtZedSfso/
  大量可乐喷出瓶口的原因,是曼陀思内含阿拉伯胶,此物质会造成可乐中水的表面张力减小,并破坏二氧化碳与水分子间的作用力,使溶於可乐中的二氧化碳,瞬间大量释出,造成可乐瓶内的气体压力骤然上升,而将可乐推排出瓶口,产生喷泉效应。
  然而,此喷泉效应主要并非肇因於曼陀珠内阿拉伯胶的存在,致使可乐饮料的表面张力减小。可乐或汽水的制备与生产,乃是利用亨利定律的原理。制备时,将二氧化碳溶入饮用水后,再添加糖类物质及不同口味的调味料,混和而制得。根据亨利定律,在定温下,溶入水中之气体的量,与水面上之气体的分压大小成正比。故调制汽水时,常规以数个大气压的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使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得以溶入水。罐装完后的易拉罐汽水,其水面上约有 2~3 大气压的二氧化碳。
  可乐瓶打开后,可乐液面上的二氧化碳分压,会从约 2~3 大气压骤然降低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分压值(0.00033 大气压)。依据亨利定律,在定温下,汽水饮料内可溶入之气体的量,与此气体的分压成正比,故开瓶后,二氧化碳在可乐溶液内的溶入量(渐隐度)将大为降低,亦即开瓶后的可乐溶液,将处於二氧化碳的过饱和状态,溶液本身将极其不稳定。罐装制备时原来已溶入可乐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在开瓶后,将逐渐溶出,从瓶口逸逝,以致可乐开瓶数小时之后,将完全失去其美味,变成一瓶平淡无奇的糖水。
  曼陀思(Mentos)原是荷兰的一种糖果,在1950 年代开始销售,当前是由 Perfetti Van Melle公 司 所 生 产。曼 陀 珠 的 主 要 成 分 包 括 蔗 糖(sucrose)、葡萄糖、葡聚糖粒(dextrin)、凝胶、玉米粉、天然口味添加剂及阿拉伯胶。其中,阿拉伯胶是一种含有多醣类阿拉伯酸(arabic acid)及其钙、镁与钾盐之复杂的混合物。阿拉伯胶的存在,是造成曼陀珠具有柔软且黏著口感的主要成分,在类似的糖果产品中,阿拉伯胶的成分可能高达 45 %。阿拉伯胶主要取材於生长在南亚与北非之A.arabica类的植物,本身是一种介面活性剂。

回答3:

大量可乐喷出瓶口的原因,是曼陀思内含阿拉伯胶,此物质会造成可乐中水的表面张力减小,并破坏二氧化碳与水分子间的作用力,使溶於可乐中的二氧化碳,瞬间大量释出,造成可乐瓶内的气体压力骤然上升,而将可乐推排出瓶口,产生喷泉效应。

回答4:

很不赞同推荐答案的回答,全是抄的,而且阿拉伯胶和可乐的这个反应毫无关系,流言终结者里有一期用纯阿拉伯胶试验过,没有效果,真正使可乐发生反应的其实是曼妥思粗糙的表面,其实用一些表面粗糙的方糖也可以有这种效果。(别说曼妥思表面是光滑的,不信你用显微镜看看)

回答5:

往可乐里加入曼妥思,就相当于加入了大量的起泡点,这种糖看起来表面光滑,但在显微镜下却像是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的,密集地布满了突起和小坑,大量的气泡会在曼妥思的表面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