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和黄帝有什么区别?

2024-11-11 15:15:5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炎帝和黄帝是两个不同的人。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号轩辕氏。

2、两人功绩不同。

炎帝功绩:制耒耜,种五谷,奠定了农工基础;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

黄帝功绩: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3、身份不同。

黄帝曾打败炎帝是天下共主,是君。炎帝是臣子,帮助皇帝治理国家。

扩展资料

炎帝和皇帝关系:

据说,黄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陕西。黄帝族最后定居在河北涿鹿附近。炎帝最后到达今山东地区。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九黎族活动的地区,主要在今山东、河南和安徽一带。

相传炎帝族和九黎族为了争夺黄河流域一块肥沃的土地,发生了一次战争。炎帝族战败,向黄帝族求援。黄、炎两族合并。

根据以上的神话传说,可以看到,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三个部落,逐步以黄帝族为主,相互融合,黄帝就成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共同祖先。后来,各族都认为是黄帝的后代,称为“炎黄子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帝

百度百科-炎帝

回答2:

关于炎帝和黄帝,据史记记载,黄帝和炎帝打过仗,而且炎帝被黄帝打败了。 而在其他一些书上炎帝却比黄帝要早,两人不是同个时代的人。

到底是怎么回事?这要从中国文化说起。汉武帝独尊儒家后,中国的历史一直是儒家掌握,而汉朝司马迁写“史记”,其志向是赶超孔子,也就是说,司马迁也是儒家一派的。他的历史书就要符合“儒家观点”。他的观点被后来的儒家弟子传播。

司马迁的《史记》始于《五帝本纪》,而《五帝本纪》开端就是黄帝的史事,也提到炎黄二帝的关系。其实,当时有很多其他史料的。 《五帝本纪》因为黄帝所处的地方在中原,是正统,所以,这个说法被采纳。而炎帝在长江一代,因此是非正统。至于谁胜谁败,都是神化传说,没有依据。而根据考古学,似乎证明,两者是不同时代的人。司马迁的《史记》还有很多错误,比如秦朝的阿房宫,尽管他说没建设完成,但也表述了前厅如何雄伟,被后世考古证明,阿房宫只有地基,根本没有所谓的前厅,更没有唐朝诗人描述的华丽。

炎帝、黄帝之间的关系

1.古书中流行的说法是讲黄帝和炎帝是兄弟两个,都是少典氏之子,如《国语》云:“少典娶有蠕氏女, 生黄帝、炎帝。”

《秦本纪》云:‘颛顼氏之裔孙曰女惰,吞玄鸟之卵而生大业,大业娶少典氏而生柏翳’,明少典是国号,非人名也。黄帝即少典氏后代之子孙,……故《左传》‘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亦谓—其后代子孙而称为子是也。”

注意:第一,少典不是个人,而是一个方国部族的称号,炎帝、黄帝都由少典氏衍生分化出来。第二,炎帝、黄帝相隔年代较长,而炎帝早于黄帝,据《帝王世纪》讲,其间共历八世。

炎帝与黄帝分别居处在不同的地区。黄帝的区域传说他都于新郑。黄帝亦称有熊氏,新郑号称为有熊氏之墟,也就是黄帝居处的故址。这个地点刚好在中原的中央,所以黄帝可以代表中原地区是很清楚的。《本纪》说他“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其活动的范围即以中原为轴心。炎帝传说中他虽长于姜水,但是“本起烈山”,都于陈。陈在淮阳,这乃是豫东南的地方。《山海经》说炎帝之后有祝融,祝融之后有共工,是南方的系统。黄帝、炎帝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地区,一个是中原的传统,一个是南方的传统。

近些年,在史前一直到文明形成时期的考古学研究上,有一项重要的成果,纠正了过去以中原为中心的单元论观点。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是单元的,文明起源的各个因素不是在一个地区产生,而是在若干地区分别酝酿和出现的。文明起源来说,必须看到若干地区的交互作用。中华文明是我们辽阔幅员之上多民族共同创造的辉煌成果。

长期以来,大家讲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可是谈到文明的起源,考虑到近年的古成果,长江流域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长江地区从考古文化来看,是相当进步的,绝对不是一个落后的地区。有的学者提出中国也有一个“两河流域”,就是黄河与长江。黄河流域的文化和长江流域的文化,有联系又有区别,互相影响、沟通和融会。这个观点恰好与炎黄二帝居处的两个地区一致。

在黄帝以后的古史传说中,依旧可以看到黄河、长江两个地区的关系。据《国语》,黄帝之子有25人,其得姓者14人,但只有1 2姓,即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姑、儇、依。《大戴礼记·帝系》详细记载了黄帝二子的后裔谱系,参以《纪年》、《山海经》、《世本》、《史记》等书,可以看到古代一些重要的王朝和方国都出于这二子:

《帝系》说:“青阳(玄嚣)降居泯水,昌意降居若水。,,(‘泯水”《史记》作“江水”,是由于汉代字写草了,这个“泯”字和“江”字接近。泯水应即今河南沙河,源出鲁山西,流经叶县,入于汝河。昌意所居若水,则是今雅砻江,流经四川西部,入于金沙江。颛顼也生自若水,事见《吕氏春秋·古乐》因此,黄帝这二子的居地也分为一北一南。玄嚣一系,如帝喾、唐尧、商、周,都在北方。昌意一系,却多在南方或与南方有关,例如虞舜“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夏禹生于石纽,崩于会稽,楚、蜀更是南方的诸侯。

《帝系》这种三代统出一源的谱系,在近代备受学者的讥评,以为子虚杜撰。不过既然各种古书都记有基本相合的传说。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炎黄二帝传说应当有密切的关系。

炎黄二帝事迹以及黄帝之后的传说谱系,还向人们说明,中华文明在相当早的时候,包括它刚在萌生的过程中,便有了颇为广泛的分布。在考古学上,不少学者都在使用“龙山时代”这个词,这意味着从北方到南方很广大的范围里, 多种文化都有其共同点。这种情况,也可譬喻为形成了一个文化的,“场”,其范围之大在古代世界是罕与伦比的。我觉得,这个文化的“场”正是后来’夏、商、周三代时期统一国家的基础。炎黄二帝以及黄帝有25子、得12姓的传说,与这一具有共同点的文化“场”是有联系的。结合古史传说宋考察龙山时代各种文化,将对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形成过程有进一步的阐发。特别要指出的是,从这里可以看到,民族的团结统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虽然在漫长的历史上有过多次分裂,但最后终归于统一。这样的民族精神,在史前时期已经露其端倪了。

回答3:

炎帝和黄帝分别是两个部落的首领```
本身没有关系``
炎黄子孙
相传在上古时代,中国的黄河流域住着许多分散的人群。他们按照亲属关系组成了氏族,很多氏族又联合起来组成了部落。黄帝和炎帝就是其中两个大部落的首领。
那时候,人们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一遇到水旱灾,就得搬家。有一次,炎帝部落在搬家的时候,来到了黄帝部落占据的地方,他们看到那里条件很好,就决定长期住下来。
可是黄帝部落的人不愿意,结果双方互不让步就打起仗来。经过三次战斗,炎帝部落被打败了。炎帝向黄帝认输,表示愿意听从黄帝的命令。黄帝就答应了炎帝部落住下来的要求。
黄帝的妻子亲自教给炎帝部落的人养蚕缫丝,黄帝让人把造车、造船的技术教给他们。炎帝也把木犁和草药送给了黄帝。他们相处得很好。
后来,他们联合在一起组成了炎黄部落联盟,黄帝成了这个联盟的领袖。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就开始了。所以中国人就把黄帝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并自称是“炎黄子孙”。
黄帝陵就在中国陕西省黄陵县的一座长满了苍松翠柏的山上,现在每年清明时节,都有许多海,内外炎黄子孙到那里去祭祖。

回答4:

你好!
1、炎帝和黄帝是两个不同的人。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号轩辕氏。

2、两人功绩不同。

炎帝功绩:制耒耜,种五谷,奠定了农工基础;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

黄帝功绩: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3、身份不同。

黄帝曾打败炎帝是天下共主,是君。炎帝是臣子,帮助皇帝治理国家。
炎帝和皇帝关系:

据说,黄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陕西。黄帝族最后定居在河北涿鹿附近。炎帝最后到达今山东地区。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九黎族活动的地区,主要在今山东、河南和安徽一带。

相传炎帝族和九黎族为了争夺黄河流域一块肥沃的土地,发生了一次战争。炎帝族战败,向黄帝族求援。黄、炎两族合并。

根据以上的神话传说,可以看到,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三个部落,逐步以黄帝族为主,相互融合,黄帝就成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共同祖先。后来,各族都认为是黄帝的后代,称为“炎黄子孙”。

回答5:

没有区别,因为都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