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区别的,缴纳的年限越长,享受到的待遇越好。
我们国家的养老保险体系,主要秉承“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的原则。累积缴满15年社保,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就可以领取社保待遇。缴费时间越长,缴费越多,领取到的养老金越多。
有很多小伙伴觉得自己还年轻,每个月扣的养老保险费好像没有必要,不如看看这篇文章,帮你多领养老金:养老保险有什么用?要交多少年?养老金要怎么交?
接下来进入正题,养老金怎么算呢?这里有一套全国通用的公式:
每月领取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
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余额÷计发月数
基础养老金=(社会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工资)÷2×缴费年限×1%
......
个人账户储存额=缴费基数×8%×缴费年限本人指数工资=(目前自己的工资÷社会平均工资)×未来的社平工资。
计发月数=(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12
社会平均工资=退休时上年度在职员工月平均工资
本人指数化工资=[个人历年每月缴费工资]与[相应年份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比值的均值。
......
这个公式比较复杂,但比较明显的是,每月领取的养老金,都和缴费时间和缴纳总额直接相关。社保交的越久,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都会更多,养老金也会更多。
那么交15年和交25年,区别多大?
为了方便理解,这里在不考虑通货膨胀和工资涨幅的情况下,举个例子:
A和B在同一个城市上班,月薪都是6000元,社会平均工资也一直是6000元。A和B唯一的区别就是A交了15年社保,B交了25年。
A的养老金如下:
个人账户养老金:(6000×8%×12×15)÷139=621.6元
基础养老金:[6000+(6000/6000)×6000]÷2×15×1%=900元
每月领取的养老金=900+621.6=1521.6元
B的养老金如下:
个人账户养老金:(6000×8%×12×25)÷139=1036元
基础养老金:[6000+(6000/6000)×6000]÷2×25×1%=1500元
每月领取的养老金=1036+1500=2536元
我们再来看一组对比:
可以看到,不管是A还是B,在退休后四年里都可以收回本金,但是由于B多缴了10年社保,每个月多领1014.4元,1年多领1.2万元养老金。A能领取到的退休金只有B的60%。
这还只是非常理想情况的数据,如果把现实的通货膨胀和工资的涨幅都考虑进去,差距会更大。而且退休时上一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越高,两人的养老金差异也会越大。
有了社保养老还需要买商业养老险吗?不清楚应该选择哪种保险的小伙伴,不妨看看这篇文章:有了社保养老还要不要买商业养老险?怎么买?
所以,养老保险交15年和25年,领取到的养老金区别还是很大的。因此,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延长缴费,可以享受更好的养老待遇~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欢迎采纳~
全网同号:学霸说保险,欢迎搜索!
资料来源:学霸说保险官网
有区别,交15年比25年每月养老金领的少,属于多交多得。
原因如下:
养老金主要参考三方面:
1、参考当地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
2、根据银行居民定期存款利率确定
3、按照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实际收益确定。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基础养老金影响因素:
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2、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3、缴费年限
这三个因素与基础养老金额度呈正相关关系。
在岗平均工资的高速增长,拉动了养老保险缴费额度的上涨,且推动了养老金的上调,简单理解,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交满15年养老保险,退休后每月领取1500元,交满25年,可以领取2500元,交满40年,则可以领取4000元。
养老保险全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这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
养老保险是在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才自动发生作用的。所谓"完全",是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脱离为特征;所谓"基本",指的是参加生产活动已不成为主要社会生活内容。其中法定的年龄界限才是切实可行的衡量标准。
同时被保险人只有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即: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已办理相关手续;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准后的次月起,方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及丧葬补助费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养老基金
有区别
每个人交的要老保险分为自己交的(占8%)和公司帮你交的(占19%)两部分。自己交的这部分呢,最后进了个人养老金账户,而公司交的那部分进了当地的统筹账户。等你退休之后,你的退休金也就来自这两个账户里的钱。
也就是说,等你退休后,你的个人账户的养老金会用你每个月自己交的那8%的金额,会按照总金额除以计发月数,按月发给你。现在的养老政策下,不同退休年龄分别对应不同的计发月数。 还有一部分是基础养老金,这一部分与“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有关,这主要主要衡量的是收入水平的差异。这个指数在不同城市、不同单位都不一样,一般在0.6-3之间。
拓展资料
计发月数:待遇发放期间的计划发放月数。计发月数达到目标是:根据个人账户(年金账户)余额和计发月数核定月发待遇,在退休人员去世时,个人账户、年金账户(以下统称账户)余额正好发放完毕,即账户基金精算自平衡。
社保里除了养老保险,还有一个含金量也很高,那就是医保。现在的上班族一般都由公司统一缴纳五险一金,所以养老保险要是断了,医保也就断了。而你要享受终身医保,只缴纳15年社保肯定是不够的。
参考资料:计发月数-百度百科、人民网
社保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等到了退休年纪(男60,女55)就可以领取养老金了,而且多缴多得,交25年每个月领去的养老金多一些。
拓展资料:
养老金计算公式:
1、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内容包括三部分: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部分+按社保利率计算的利息。很明显,新政策将把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部分的去除。
2、缴费比例:该部分由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组成。
(1)个人缴费根据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最低数为上年全市职工工资的60%;最高数为上年全市职工工资的300%)的8%缴纳。
(2)单位缴费根据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22%缴纳。原先的老政策是个人缴费全部和单位缴费的3%计入个人养老账户,单位缴纳的19%划转为社会统筹,而新政策将单位缴费的3%也划入社会统筹用来解决养老空账问题。
3、养老金计算公式:“中人的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0%(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按15%)+个人账户本息和÷120+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997年底前缴费年限×1.4%。
“新人的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按本人退休时上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按本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计发。(注:由于客观原因,全国某些城市的计算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养老保险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