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千里马只有遇到伯乐才能发挥出自身的巨大价值,现实生活中同样如此,一个人才必须需要有一位慧眼识人的领导去发现,否则,空有一身才能很可能没有用武之处。同样,一个好的上级,也应该拥有识别人才的能力,让人才为己所用,解决问题。只有慧眼识人才的领导和真正有才华的人共同努力,才能创造出一片天地,有所成就。
当时是士大夫制,每地都是士大夫出身才有资格,考试当然要考,但是更重要的是风评,即名气,没名气即使考的好也不被录取,名气还分大臣或当地主官的举荐和在当地的名声,举荐没关系可拿不到的,没关系的人需要靠的是运气和机遇,是否能碰到有举荐权的权贵的赏识,所以古时有伯乐千里马之说。很多有才不一定有足够的名气,有名气不一定获得举荐,这使不少有才之人被挡在作官的门外,汉武帝的做法其实是打破了部分掌权士大夫阶级的人才垄断,开辟了新路而已,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权力过度集中所采取的对策。总结:无非是穷则变,变则通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依我的看法还是人治,皇弱则国衰,且易幸进。所以真正的治国之道还是有完善的制度为好。
主父偃、卫青与董仲舒的被重用充分的体现出了汉武帝独特的人才观——不拘一格降人才,唯才是举。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重用人才都成了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为何汉朝在汉武帝的统治下繁盛的原因。所以,一个人懂得去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与之配合,必定会有所成就。
话说,其实卫青不是这样的吧.卫青是因为他姐姐卫子夫先被看上然后才可以得到重用的.其实这也是体现了封建君主,为了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采取一切可能的行为手段.封建时代的被重用的人,很少有不是皇帝的奴仆的,尤其是遇到了向汉武帝这样厉害的角色.汉武帝是一个爱才的人,历来想要励精图治的君主都如此,只有招来的人有了才学,才会能够辅佐自己开创一番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