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和银柴胡有啥区别

2025-04-13 03:16:4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1、性质不同:柴胡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

2、长度不同:银柴胡根呈类圆柱形,长15-40cm,直径l-2.5cm,支根多已碎断。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 ,直径0.3~0.8cm。

3、性状不同:柴胡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银柴胡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射线与木质部束相间而致)。气微味淡,略甘。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柴胡。

2、柴胡与皂荚、女莞、藜芦相克。

3、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4、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者、抑郁症者及婴幼儿、老年人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5、柴胡轻清气薄,升散而燥,故真阴亏损、肝阳上亢、口舌糜烂者忌长期大量服用柴胡。柴胡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故低血压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也不宜大量或长期应用该制剂,柴胡可升高血糖,糖尿病用户慎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银柴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柴胡

回答2:

  柴胡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由它为主药组成的小柴胡汤更是临床最常用的方剂之一。而银柴胡在临床上则是另一种药。柴胡为伞形科植物,而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在现代中药书中,柴胡为发表药,而银柴胡为清虚热药,两者显然是不可混为一谈的。可是在《本草纲目》中,却是柴胡和银柴胡不分的。当时,李时珍已知道柴胡的来源有多种,如他说的“银州所产柴胡长尺余而微白且软”,显然是指石竹科的银柴胡。他所说的叶“如邪蒿”,根“如前胡而软”者,应是伞形科前胡的一种。他说的苗“如韭叶者、竹叶者”,根“不似前胡,正如蒿根强硬”者,正是我们当前所用的伞形科植物柴胡。可惜李时珍只认为它们是由于产地不同造成的品质差别,其中以银州所产柴胡最好,但总的来说还是一种东西。只有到了清代的张璐,在《本草逢原》中才将银柴胡从柴胡中分了出来。再到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银柴胡不仅是一独立的词条,而且指出银柴胡“甘微寒无毒,行足阳明少阴,其性与石斛不甚相远,不但清热,兼能凉血。”并认为李时珍对柴胡和银柴胡在“《纲目》俱混而未析”。

  由于认识的不断深入,分类越来越细,这本是正常的认知规律,但后来有学者通过考查,发现有一种新的柴胡品种,称之为“银州柴胡”,此论一出,好像《本草纲目》中的银州柴胡不再是指石竹科银柴胡,而成了伞形科的银州柴胡了。事实真是这样吗?在肖培根的《药用动植物种养加工技术丛书》中“柴胡”一节中,共收入伞形科柴胡属植物32种,银州柴胡是最后一种,难道在400年前的李时珍能达到这种植物分类程度吗?肯定不可能。我们还是历史地对待古人吧。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对病人负责,由于《本草纲目》中柴胡和银柴胡不分,其临床应用也是混在一起的,其中所说的柴胡的很多作用,并不是柴胡的,而是银柴胡的,该用银柴胡的地方用了柴胡,不出问题才怪了,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回答3:

柴胡和银柴胡是两种不同的植物。银柴胡为石竹科繁缕属植物银柴胡的根。主产于西北部、内蒙古等地。原植物生长于干燥草原及山坡石缝中,喜温暖或凉爽气候,耐寒、忌水浸,以沙质土壤最易生长。味甘、性微寒、归肝、胃经。功效退虚热、清干热。临床用名银柴胡。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和泥沙,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