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的组词:骆马、他骆拔、骆驼杖、骆驼刺、骆驼草。
骆
部首:马
笔画:9
五行:火
繁体:骆
基本释义:
1.古书上指黑鬃的白马。
2.姓。
扩展资料:
说文解字:
词组详解:
一、骆马
白身黑鬣的马。
引证解释:《诗·小雅·四牡》:“四牡騑騑,嘽嘽骆马。”
译文:四匹公马跑得疲惫不堪,累坏了白身黑鬣的马。
二、他骆拔
北魏时胡人的姓。
引证解释:《魏书·官氏志》:“ 他骆拔氏,后改为骆氏。”
三、骆驼杖
一种仪仗。
引证解释:《太平广记》卷一四○引 唐 无名氏《王氏见闻录·骆驼仗》:“ 竟执骆驼杖以为礼,自是内外效之。”
译文:竟然以为拿骆驼仗是一种礼仪,所以让每个人都效仿他。
四、骆驼刺
落叶灌木。枝上多刺,叶长圆形,花红。生于沙地,是骆驼的牧草。
引证解释:《中国民间故事选·自己跳水》:“冬天,阿凡提赶着驴,驴驮着一驮骆驼刺上市去卖。”
五、骆驼草
即骆驼刺。
引证解释:杨朔 《石油城》:“遍地只有一丛丛枯黄的骆驼草、芨芨草。”参见“ 骆驼刺 ”。
一、骆组词如下:
骆驼 富骆 骆谷 骆越 严骆 骆马 骆田 骆駞 骆驿 白骆 驳骆 骆丞 骆国 欧骆
二、汉语拼音:luò
三、释义:
作名词:
1、(形声。从马,各声。本义:尾和鬣毛黑色的白马)
2、同本义
3、又
哔哔骆马。
又如:骆马(身白鬣黑的马)
4、骆驼 。
如:骆驼坐(佛家语。指两膝相并如骆驼而蹲踞。僧人不能坐此相)
5、姓
作动词:
通“络”。络绎不绝
四、繁体汉字:骆
五、骆的部首:马
六、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七、造字法:形声;从马、各声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各,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络”的省略,表示联系、联结。骆,金文(马)
各,即“络”,联系、联结),表示联络在一起的马匹。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造字本义:名词,头小、颈长、身高体壮、忍饥耐渴的褐色役畜,形似马匹,但背有驼峰;为了方便运输管理,人们在驼与驼之间用绳索联系,这样,只要控制首驼,就可以控制整个驼队,避免驼匹在沙漠中走散。
文言版《说文解字》:骆,马白色黑鬣尾也。从马,各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骆,马身白色,黑色鬃尾。字形采用“马”作边旁,“各”作声旁。
二、词组释义:
1、富骆[fù luò]
初 唐 著名诗人 富嘉谟 与 骆宾王 的并称。
2、骆越[luò yuè]
古种族名。居于今 云南、贵州、广西 之间。
3、严骆[yán luò]
五代 吴 严可求 与 骆知祥 的并称。
4、骆马[luò mǎ]
白身黑鬣的马。
5、骆田[luò tián]
在沼泽中以木为架,铺上泥土及水生植物而成的浮于水面的农田。于上种植谷物,可随水高下,不致浸淹。
骆字的组词有骆马、骆驿、骆驼绒、骆越、骆田 等。具体如下:
骆的释义
拼 音:luò
部 首:马
笔 画:9
繁 体:骆
1.古书上指黑鬃的白马。 〔骆驼〕哺乳动物,身体高大,背上有肉峰,毛褐色。能驮负重物在沙漠中远行。亦称“橐驼”;简称“驼”。
2.姓。
扩展资料
一、骆马 [ luò mǎ ]
白身黑鬣的马
二、骆驿 [ luò yì ]
连续不断。
三、骆驼绒 [ luò tuo róng ]
呢绒的一种,背面用棉纱织成,正面用粗纺毛纱织成一层细密而蓬松的毛绒,多用来做衣帽的里子。也叫驼绒。
四、骆越 [ luò yuè ]
古种族名。居于今 云南、贵州、广西 之间。
五、骆田 [ luò tián ]
在沼泽中以木为架,铺上泥土及水生植物而成的浮于水面的农田。于上种植谷物,可随水高下,不致浸淹。
骆组词 :
富骆、白骆、驼骆、骆丞、骆驿、骆田、驳骆、卢骆、欧骆、骆马、
骆驼、严骆、骆谷、骆駞、骆越、鬻骆、大芒骆、王杨卢骆、大荒骆、
白花骆、疥骆驼、骆驼杖、石骆驼、骆驼刺、他骆拔、钓骆驼、
骆驼草,骆马,
骆驿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