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航海如何依靠指南针定位,大海中如何走对路

2024-11-20 22:41:2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在中国古代,南宋之前的远航一般就完全靠看太阳和司南,所以航线准确度很不确定,比如三国时期的卫温东渡,本来是要去找蓬莱仙岛的,结果去了台湾;再如唐朝的鉴真和尚东渡,只是大致方向往东走,但没法确定具体的航线。到了南宋,当时的海图很明确地标明了如何使用四分仪导航,四分仪有点像当今的经纬仪,要与司南共同使用,误差经纬度虽然很高,但基本上航线可以标明在海图上,可以让外海远岛成为远航的补给。四分仪的广泛应用也是蒙古船队得以进攻日本的先决条件。而到了明朝,六分仪和转桅技术由葡萄牙等国引进之后,船队的远航能力得以实际的加强,六分仪的误差就很小了,到了郑成功时代,实际上已经运用了安装有指南针的八分仪,理论上来说,当时的航海技术,即便航行到欧洲或者北美也应该不是难事。

回答2:

指南针最早不叫指南针,恰好相反,叫指北针,是根据指针向北,结合星相学(例如北斗七星的尾巴指向正北等等,这是常识不用解释了吧?)来确定方位的,最终成型的是中国汉代的司南,但体积庞大,精确度不高,到宋代的时候演变成针状,也就是今天指南针的雏形。

回答3:

这个很难说古代有一些文明史我们现在都不知道的,一般都是星象还有地图什么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