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1:作者说,“真正的美丽决不随着时间 线性移动。美丽是不老的。”请根据文章第 一段内容说说什么是“真正的美丽”的事物 ,它为什么是“不老的”。 提示: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 意,品昧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的能力。 答案:真正的美丽的事物应该是自然和人文( 文化)的完美结合,如兴福寺的曲径、花木、 山光、潭影……给常建写入诗里,成了米芾的 书法瑰宝,代代相传,至今仍然非常动人和 流行。这些真正的美丽融入了人们的情感, 折射出人类的文化品位,不仅存在于大自然 ,更植根于人们的心里,因而不管岁月流逝 ,它都是永恒的美丽。 习题2:作者把月光下的散步说成是“晒月亮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描述她“晒月亮” 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提示: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 内涵的能力。 答案:作者采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7虚 实结合反复渲染月光下兴福寺的静寂和安详 ;将描述和抒情、议论结合起来,细致入微 地描摹月光下身体的变化,自己和朋友们得 以交融和净化,表达了作者温暖、惬意(舒适) 、轻松的感受。 习题3:作者说“兴福寺的月亮是世界上惟一 的月亮”“是成了精的月亮”“是我们的月 亮”。对此,你认为应该如何解读? 提示: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 能力。可以从兴福寺的环境、作者的感受等 方面解读,注意突出“文化内涵”和“主观 感受”,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因为兴福寺有一干五百多年历史, 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也生长了千年。环 境清幽,文化底蕴丰厚。古刹、唐诗、宋字 ,造就了独特的兴福寺的月亮。它是烙上深 深的文化印记的月亮,这是大漠、湖海、城 市等等其他地方的月亮所无法企及的。所以 作者说,兴福寺的月亮是“惟一的”,“成 了精的”,是“我们的月亮”。 (2)天上只有一个月亮,兴福寺的月亮并没有 什么特别的地方。作者之所以对兴福寺的月 亮情有独钟,只不过是有着独特的思想、感 情经历的作者,沐浴在兴福寺皎洁的月光中 ,感悟到一种心灵的净化,得到思想的升华 ,因而作者对兴福寺的月亮有个人独特的主 观感受。我们或许可以感受作家的审美情思 ,却不必去穷究兴福寺的月亮是否唯一的” ,“成了精的”。 习题4:在文章第二段.作者说:“我就住在 这首美丽的诗歌里面”。请分析其含意。 答案:指作者住在寺壁上拓刻着这苜美丽诗 歌的兴福寺中:②指作者陶醉在这首美丽诗 歌所描绘的意境中。 习题5: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在写兴福寺月 亮的同时又写了新疆荒漠的月亮。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和好处? 答案: ①这样写的作用是:以新疆荒漠的月 亮来反衬兴福寺的月亮; ②这样写更能表现兴福寺月亮的与众不同, 突出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习题6:作者笔下的兴福寺令人神往,结合全 文,概括兴福寺的特点(不少于三点。每点不 超过8个 宇)。 答案:①幽寂的自然环境;②浓郁的人义气 息; ③浓浓的禅味(处处透着禅意);④与众不同的 月亮(成了精的月亮)。 习题7:结合原文回答问题。文章的题目是“ 晒月亮”,可文章前面两段既末写到夜晚, 义未写到月亮.请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 对这两段文字与题目之间关系的理解? 答案:A.“晒月亮”指尽情地欣赏享受兴福 寺的月夜,主要通过后一段表现。第一、二 段虽未直接写月亮,但交代了月夜环境,为 后文享受月夜作了铺垫,所以这两段服务了 文章题日。 B.通读全文。可将“晒月亮”理解为:①享 受兴福寺的月夜:②作者把兴福寺当作月亮 ,陶醉在具有千年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兴 福寺中。文章第一、二自然段虽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