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加热的条件下,二氧化锰把浓盐酸氧化,生成氯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nO2+4HCl(浓)MnCl2+Cl2↑+2H2O,
故答案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已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NaBiO3>PbO2>MnO2>Na2O2>FeCl3,则可选用NaBiO3、PbO2,
由于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不能选用,氯化铁氧化性比氯气弱,不能用于制备氯气,
故答案为:A、C;
(3)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在加热条件下,氯气与浓KOH溶液反应生成氯酸钾,在常温以下,氯气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钠,二者反应的浓度和温度都不相同,
故答案为:①制取温度不同;②制取时碱的浓度也不同;
(4)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说明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只有M符合,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常采用过滤的方法,
故答案为:M;过滤;
(5)氯气溶于水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因为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把石蕊试液氧化而褪色,不能证明氯气的强氧化性,
故答案为:不可;石蕊溶液褪色的是因为HClO的强氧化性而不是Cl2;
(6)若②的试管溶液中不但有KClO3生成还有KClO生成,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设生成1molKClO3,
2molKClO.则失去电子数目为1×(5-0)+2×(1-0)=7,氯气被还原生成KCl,则应得到7mol电子,生成7molKCl,5Cl2+10KOHKClO3+2KClO+7KCl+5H2O,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3,
故答案为: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