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育背景对在读大学生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哪些不同

2025-04-13 06:34:4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一、温室栽培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现今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使的家长更有精力和能力来培养教育子女,尤其是生在艰苦年代的家长,总是希望给予孩子最好的学习和成长条件,以弥补自己少时的缺憾。
然而,却没有想到,人的思虑有限,自然的造化无穷。这样的教育方法,导致了孩子变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一点风吹雨打,失去了父母的照顾,却无法适应外界的环境,最后父母只能操心到老。
二、模具制造型
这类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极为严格,从孩子的生活习惯、活动范围方,到读书的方法、兴趣爱好,甚至高考专业的选择、毕业工作的种类,都受到强制性的指导。因为他们总认为自己的想法一定不会错,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的。
殊不知,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无形中抹杀了孩子的自主学习与创造能力,虽然不否认有一些孩子会有所成就,但更多的孩子却只是模型制造的“产品”,父母原形的克隆,人的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在这些克隆产品中黯然消退。
三、经济刺激型
现实的社会越来越物质化,很多家庭的教育方式,也是以物质刺激孩子为主:考第一,奖励100;考前十名,50等等。以至最后孩子的脑袋瓜里只有一个“钱”字,做家务?可以,给钱;帮爸爸买烟?可以,给钱;帮你做作业?可以,给钱......
四、极力压榨型
这种类型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在目前形势下,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没有普及,大学生的就业率很低,迫使父母对孩子提出各种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够上一所名校,有个好的前程。在平时,孩子们都会被迫学习到晚上10点以后,而假期,更有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在等待着被压榨得灯枯油尽的孩子!

回答2:

教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