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内如何改善水质污染

2025-04-16 03:32:4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不管是校园还是一般建筑水质的污染现象和原因有5点:

1.管网污染:管道老化腐蚀、渗透造成污染;

2.回流污染:非饮用水等液体倒入生活给水系统,污染水质;

3.贮水过程污染:贮水池制作材料、防腐材料选择不当;

4.微生物污染:水在贮水池中停留时间过长,余氯耗尽,微生物繁殖使水变质;

5.建筑内部的给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施工安装管使用、维护不当容易造成水质污染

水质污染防止办法:

1.饮用水管道与贮水池(箱)不得布置在易受污染处,非饮用水管不得从贮水设备中穿过。设在建筑物内的贮水池(箱),不得利用建筑本体结构如基础、墙体、地板等,作为池底、池壁、池盖,其四周及顶盖上均应留有检修空间。埋地饮用水池周围10m以内,不得有化粪池、污水处理构筑物、渗水井、垃圾堆放点等污染源,周围2m以内不得有污水管和污染物。当达不到要求时,应采取防污染的措施。

2.贮水池(箱)若需防腐,应采用无毒涂料;若采用玻璃钢制作时,应选用食品级玻璃钢为原料。其溢流管、排水管不能与污水管直接连接,均应有空气隔断装置。通气管和溢流管口要设铜丝或钢丝网罩,以防污物、蚊蝇等进入。

3.贮水池(箱)要加强管理,池(箱)上加盖防护,池(箱)内定期清洗。饮用水在其中停留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应采取加氯等消毒措施。在生活(生产)、消防共用的水池(箱)中,为避免平时不能动用的消防用水长期滞留,影响水质,可采用生活(生产)用水从池(箱)底部虹吸出流,或池(箱)内设溢流墙(板)等措施,使消防用水不断更新。

4.生活饮用水管道应避开毒物污染区,当受条件限制不能避开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5.非饮用水管道工程验收时,应逐段检查,以防饮用水管道与非饮用水管道误接;非饮用水管道上的放水口(水龙头等)应有明显标志,并应采取防止误用和误饮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