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往返潮汕站与厦门北站的动车与高速动车运行时间差不多?

都是一个多小时,那订哪种比较好?
2025-04-14 00:32:3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厦深铁路设计时速250km/h,初期运营速度按200km/h。虽然合肥南-深圳北G车使用的是CRH380AL型动车组,但也只能按线路限速(200)来运行,自然地就与同线路的200D拉不开什么用时差距(甚至比起某些停站少的D可能用时更长)。那么为什么要用G字头呢?因为列车过福州站进入合福高铁之后就可以按300运行了(合福高铁的运营速度是300),只要全程有一段运营速度能达到300、即使部分路段不达速也可以使用G字头。国内目前有许多高铁线路,但设计速度未必都能达到300以上,那么为了使那些只有200&250等级铁路的地区也能接入300&350客运专线网络,这种部分区段不达速的“高铁”还是有意义的。
这种G也被称为“伪高(铁)”,它虽然顶着G字头但跑不到G车的正常速度,难免使乘客有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感觉。可实际上,在不能达速运营的路段,G的计价标准是按实际运营速度确定的,也就是说G和同路段D执行一样的票价。虽然速度没什么优势,但在花费了D的票价的条件下能享受到G的乘车环境——当然,其实G的车内环境和D相比也未必有什么值得大吹特吹的绝对差距。但在厦深线,D车(特别是中短途D车)有相当一部分使用的是CRH1A型动车组,这种车气密性不佳、导致过隧道时耳鸣严重并不舒服,这时候气密性极佳(据资料过隧道几乎没有耳鸣感,只有到站后打开车门的瞬间因为车内气压骤降有一瞬的耳胀感)、车内设计也较人性化(没有面壁座位)的CRH380AL就有一定价值了。当然,也没必要刻意去坐G,况且,这种长途G往往短途限售得比较厉害,不大容易买到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