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配置”的意思:配置,是一个很洋化的词汇,在汉语的本土词汇中,没有很好的对应概念。所以,要解释“配置是什么”,比较费劲。在英文字典中,configuration的解释是“A configuration is an arrangement of a group of things”(配置是指一组事物的组合排列)。
这个定义有三层含义
(1)如果说到“某个事物(例如产品)的配置”,那么这个事物必定是由具有相互关系的若干其他事物(例如零部件)构成的集合,只有集合性的事物才有配置一说,单个的、不可拆分的事物是不存在配置的;
(2)配置,并非指这个集合事物的本身(“产品”与“产品配置”是两码事);
(3)配置是指参与构成集合事物的那些众多“小”事物之间的组合状态、排列状态,或者是指集合事物的内部组成。
2 企业为什么要管产品配置
“产品是由哪些单元构成”与“产品是由这些单元如何构成”,设计部门设计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把图纸保管好就行了。图纸当然是要存档的,但配置管理不是把图纸管好这么简单。如果,设计部门能够一帆风顺地将产品设计出来,工艺部门能够一帆风顺地做好工艺文件,然后将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都保管好,并将副本交给生产部门去照着做就行了,那么再复杂的产品都不需要配置管理工作了。
3 配置管理的起源和发展简史是怎样的
前文简述过,配置管理起源于1960年代的美国国防工业。这一行业有一个特点:产品的研发是由政府出资的,而且政府拥有产品研发成果的所有权。随着武器装备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对配置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很多情况下,企业好不容易才做出一个样机,通过测试证明是符合军方需求的。但做到这一点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和时间。军方意识到需要对需求进行管理,不仅要管理总体需求,而且还要管理需求的细化过程。就算花了很大代价做出了一个合格的样机,也很难保证后续的产品也都是合格的。原因就在于变更。由于武器系统太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处变更都有可能引发产品在其他方面出现差错。为此,美国政府在1960年代开始组织力量研究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配置管理的规则,有些规则还上升成为了标准。这些规则和标准,就逐渐从国防工业扩散到各行各业,被广为接受。
不仅是离散制造业,而且软件行业也非常重视配置管理。让需求始终保持清晰、简洁、有效的能力,以及适应变更的能力,对于软件企业也非常重要。虽然软件产品并非由实物零部件所构成,但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构成软件产品的模块、函数等单元和零部件是一样的。有趣的是,软件行业普遍比离散制造业更重视配置管理工作。我个人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软件行业比较年轻,包袱少、过去的习惯思维的禁锢少吧。
1980~1990年代,配置管理的思想开始被引入到中国的国防工业,并且有一个专有名词:技术状态管理;但在民品工业中,人们习惯使用“配置管理”这种译法。
关于配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最权威的机构是美国的Institute of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ICM,配置管理学会),他们将他们的研究成果称为“CMII”。按照CMII的观点,配置管理工作应该让企业具备两项重要的能力,即“让需求保持清晰、简洁、有效的能力”和“适应变更的能力”。按照CMII的观点,配置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最终产品相对需求的自始至终一致性,并将干预资源降低到零”(干预资源就是花费在改错型变更活动上的资源)。
现在,随着PLM软件在中国民品工业中的普及,国内从事制造业的企业中,接触过配置管理思想的人也开始多了起来。
您好,诚招配置管理一枚,两年以上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