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要交社保。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制度实现并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以往的不缴费到如今开始按月缴纳养老保险。
从公布的并轨方案来看,无论从缴费比例(个人8%、企业20%)、缴费基数的确定(缴费工资)、领取待遇的年限(缴满15年)、计发标准等,无一不与现行的企业职工养老办法相同。
最大的亮点在于,明确了职业年金制度。同时,决定还明确公务员等之前的工作年限为视同缴费,无须补缴,在领取养老待遇时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的原则。

扩展资料: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历程
2008年初,国务院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和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工作。
2009年1月,人社部公布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对这项改革路径给出勾画,但并没有明确改革后养老金水平是否变化,只笼统提到要建立职业年金,没有具体细节和收入弥补措施,并轨也未实际启动。
2012年3月,双轨制在全国“两会”上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和热议,对当前的养老体制进行改革、取消养老金双轨制的呼声高涨。
2013年8月,原人力社保部副部长胡晓义明确养老保险制度最终将走向统一,目前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双轨制”将并轨,在多年前对事业单位先行“动刀”之后,开始传递出机关、事业单位有关养老金的改革要“一勺烩”的信号。
2014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工作总体部署”中明确,“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
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制度实现并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养老金实行并轨 公务员不再按级别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