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织内部竞聘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024-11-16 20:50:3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为进一步明确竞聘时应考察侯选人的哪些素质,应在做好工作分析的同时,构建相应的素质能力模型。素质能力模型是对员工核心素质能力进行不同层次的定义,以及相应层次的行为描述,确定其关键能力和完成特定工作所需求的熟练程度。传统的招聘、选拔大多重知识、技能方面,而素质模型则强调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其成就动机、合作能力、自信等特点的关联性更大。知识、技能比较容易测量,而态度、个性、内驱力等素质尽管很重要,但是难以把握,不易测量,因而常常被人忽视。
职级序列越高的岗位,对应要求任职人具备的素质能力等级也越高。这样,通过详尽的岗位说明及岗位胜任素质能力模型,一方面可将不符合条件的应聘者拒之门外,提高竞聘的效率,降低相关成本;一方面也为建立客观、明确的竞聘考核标准提供了依据。
竞聘测试方法的适用性及有效性
现在企业实施内部竞聘措施和手段不外乎以下几种:民主评议、笔试、面试、竞聘演说、参照以往的工作业绩。有的企业在竞聘实施过程中使用了以上一种或几种方法,有的企业是将这几种方法结合一起进行的。无论使用哪些方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都要注意一些至关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除此之外,还应采用“管理评价中心法”来选拔高层管理人员。该方法的核心手段是情景模拟测验,即把应试者置于模拟的工作情景中,让他们进行某些规定的工作或活动,测试专家小组对他们的行为表现做出观察和评价,并以此作为选拔管理人员的依据。
竞聘上岗之后的配套工作
竞聘上岗的意义决不在于精简了人员或者提拔了新人,应该利用竞聘上岗把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起来。用一种新的机制选聘上了新人,只是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工作的一个环节。如果还是延续老一套管理模式,新人在新岗位上新鲜不了几天,就可能重复老人的模式。因此需要及时开展竞聘后的配套工作:
岗前引导:许多企业认为经过内部竞聘上岗的人员,都是企业的老员工,对企业的基本情况很熟悉,因而对竞聘成功的人员最多只是开个欢庆会,然后送到新任部门就万事大吉了,没有考虑到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改变了,内聘员工也需要有一个“见习期”、“适应期”,忽视了对新上岗员工的岗前引导,缺乏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养规划,将使新人无法快速地融入新工作,最终导致能力不足、业绩欠佳,无法完成岗位绩效目标,背离了内部竞聘的初衷。
加强绩效管理:在加强岗前引导的同时,应该为新人制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包括任务目标和行为目标,并设定绩效的过程管理制度。作为一种机制建设,最重要的是建立根据绩效表现能上能下的制度,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实现绩效目标就得重新聘用新人。这就为竞聘上岗者明确了努力目标,并给予了一定的压力,使竞聘上岗工作的效用发挥到最大水平。这是一种长期的制度,坚持下去就会形成绩效文化,即人人重视绩效,以绩效为准绳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
竞聘上岗对于引入人才竞争机制,选出优秀人才确有成效,但要精心运作,尤其要特别关注以上的几个关键细节,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实现企业建立健全现代化人力资源机制的长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