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营业执照经营的处罚规定,具体如下:
依据国务院颁发的《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规定,个体工商户未经登记擅自开业的,属无照经营行为。
1、.对于无照经营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
2、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非法经营罪、重大责任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并处2万元以下罚款;无照经营行为规模较大、社会危害严重的,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4、无照经营行为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没收专门用于从事无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材料、产品(商品)等财物,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5、对无照经营行为的处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6、从事无照经营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法律、行政法规对无照经营的处罚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7、明知属于无照经营而为经营者提供经营场所,或者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条件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8、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从事无证无照经营的,由查处部门记入信用记录,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公示。
9、妨害查处部门查处无证无照经营,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扩展资料:
国家为治理无营业执照经营的现象,出台《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
《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是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03年1月6日发布,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共计22条。
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令第588号《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2017年8月23日,国务院发布第68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公布《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201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同时废止2003年1月6日国务院公布的《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
《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四条“对于无照经营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非法经营罪、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并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无照经营行为规模较大、社会危害严重的,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无照经营行为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没收专门用于从事无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材料、产品(商品)等财物,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无照经营行为的处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对于无证经营的行为,要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无证经营行为轻微的,不会触犯到刑法,这个情况一般会处两万元以下的罚款;要是无证经营的行为规模较大,社会危害特别严重的,会涉及到非法经营罪,将会处两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要是无证经营行为危害到人体健康的,会被没收专门用于从事无证经营的工具、原材料等并且会被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法律依据
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四条,对于无照经营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1、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场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2、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3、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或者保险业务的;4、其他严重扰乱市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第二百三十一条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二十一条至第二百三十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许可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5年9月1日起施行。通过对《条例》的认真学习,笔者有几点看法,提出来供大家探讨。 无证生产和销售或在经营活动使用无证产品的处罚设定得不对等,有不合理的地方。笔者认为,《条例》第四十五条对生产环节无证生产的处罚金额主要采用了《产品质量法》“货值金额”的模式;而第四十八条对流通环节(销售和经营活动中)的处罚金额则采用另外的模式,即“5~20万元”。从性质上来说,无证生产是源头,行政相对人大多数时候是主观故意行为,而销售或经营活动中使用无证产品,行政相对人可能主观上还不是故意行为(不知情),但客观存在,所以无证生产远比销售或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无证产品的行为性质严重得多。但同样是小规模生产和小规模销售或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后者的处罚力度很多时候似乎要大得多,和《行政处罚法》的“违法行为和处罚程度相当”的原则相违背。 对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使用无证产品的处罚条款有不完善之处,可能影响法规的严肃性、执行力。《条例》第四十八条对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使用无证产品的处罚规定“责令改正,处5万元到20万元的罚款”等等处罚,笔者认为一是处罚的金额设定过大,有时脱离实际,基层不便于执行,如一家经销人造板产品(实施了生产许可的产品)的经销企业,总共经销无证产品的货值金额才几千或上万元,按《条例》处罚底线就是5万元,不具备可操作性,行政相对人也承担不起,同时也不服,但罚款金额如果低于5万元,又不符合《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从轻或减轻”的法定情形,失去了法规的严肃性;二是处罚后,对所涉案无证产品的处置,《条例》没有作规定,是罚款后“放行”?还是没收产品?没有一个说法。 关于查封、扣押的期限不明确。《条例》第三十七条赋予了质监部门对涉案物品查封、扣押的职权,但是包括配套的《条例》实施办法对查封、扣押的期限都没有明确。究竟是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的7天,还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15天或者是《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三个月期限?笔者认为,“三个月”比较合理,即在一般办案的时限内。建议总局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