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北伐参军马谡真的纸上谈兵,不堪大用吗?马谡是诸葛亮的徒弟吗?

2024-10-28 21:35:4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确实是纸上谈兵。马谡得到了诸葛亮的欣赏,并不是徒弟。

刘备评价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意思:马谡的才能不是说的那样,不可以大用。

扩展资料:

马谡: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1]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

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

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

丞相器重: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蜀汉侍中马良的弟弟。马谡一共兄弟五人,他在兄弟中排行最小。马谡兄弟都有才华和名气,并称为“马氏五常”。

马谡最初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进入蜀地,先后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马谡才气器量超过常人,喜好议论军事谋略,丞相诸葛亮对他深为器重。

刘备临终之时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对他多加考察。”诸葛亮还认为不是这样,让马谡担任参军,时常接见一起谈论军事谋略,从白天直到黑夜。

街亭大败: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国。诸葛亮命令赵云、邓芝作为疑军,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北),自己亲自率领十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今在甘肃境内)。

当时有久经战场的老将魏延、吴壹等,议论者都说应该以这些人为先锋,而诸葛亮违背众人意见提拔马谡,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各军前行。

魏明帝曹叡得知蜀汉来伐后,派大将张郃总督各路军马在街亭(今甘肃秦安东北)阻挡马谡。由于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部署,放弃水源将部队驻扎在南山上,部队分置调度混乱,马谡的先锋王平连续多次劝谏马谡,马谡不采纳他的计谋。

而且马谡仗恃南山的地势,不在山下据守城邑。张郃断绝马谡取水的道路,发动进攻并大败马谡,马谡的士兵败逃四散。诸葛亮进军没有落脚据点,只得攻取西县百姓一千多家回到汉中。

诸葛亮回军后,将马谡连同与之一起在街亭作战的张休、李盛等全部处斩。马谡死后,诸葛亮亲自前往吊丧,为他痛哭流涕,安抚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样恩待他们。马谡死时年仅三十九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谡

回答2:

从平南献攻心计来年,马谡是个合适的参谋人员,有军事才能的人不一定会做主帅。魏国的贾诩、郭嘉、询攸等都有杰出的军事才华,但并没有证据显示他们上战场也很出色,所以最理想马谡可象魏国的郭嘉、贾诩之流。
至于说后诸葛亮时代统领蜀军,这种设想太不切实际.我们不能假设历史,如果真要YY一下,似乎可行性不大,刘备临终嘱咐“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第一北伐的街亭之战也证实了刘备遗言完全与马谡相符

回答3:

恩,人又不是圣人,不可能一帆风顺,时时都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人也会有时骄傲,有时粗心大意。但这次过错太严重了,诸葛亮需要什么来平息军心,还有蜀国朝内的不安。正好马谡是这次的负责人,也该有此难!可惜了人才啊。本来西蜀小国贤士就不是很多。

回答4:

马谡 还是很有才的,起初他才是被诸葛亮视作自己的传人的,他是很称职的参谋型的人,但是诸葛亮 确实 不识才,没办法,才落得个纸上谈兵,跟统帅识人 有关,没办法

回答5:

我觉得是官员之间的斗争把他推向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