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东门的历史沿革

2025-04-14 09:09:0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东门老街,真实地记录着深圳城市发展的一段历史,它是现代化深圳的历史阶段见证,是深圳历史文化积淀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深圳人的根。
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深圳墟已是当时新安县的一个著名的墟市。1950年,改墟为镇,深圳老街正处在有着“边陲小镇”之称的深圳镇的中心地带。1957年,宝安县始迁于此,成为了当时宝安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自清初直到1957年前,深圳墟一直是方圆数十里范围内的重要商业墟市——“谷行街”(今解放路)是经营农产品的地方;“维新路”(今人民北路)为卖小吃和杂货之地;“民缝”缝是经营布匹、缝纫等的场所;“鸭仔街”是买卖家禽之地。建于明清的天后古庙,位于深圳墟中心位置,今尚幸存的“天后古庙” 古碑的记载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先有深圳墟,后又成了深圳镇,今天的深圳市就是由此而得名。
东门老街位于深圳市罗湖区中心地段,经过了数百年的商贾集市,数百年的文化历史积淀,特别是改革开放、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东门老街已成为万商云集、车水马龙的商业旺区。数以万计的商铺密布其间,各色各样的建筑毗肩林立,东门街道党工委书记罗志威向深圳商报记者介绍,东门步行街平时日均人流达50万人次,节假日更高达百万人次,成为深圳乃至全国人流最密集的商业旺区之一。
长期以来,“东门”已成为深圳商贸业的一面旗帜,反映和引导着深圳的消费潮流和时尚。从凌晨至午夜,这里始终是人声鼎沸,万头攒动,透露着浓郁的商业文化和生活气息,它是深圳人气最旺的传统商业旺区,因此老东门历来就是商家必争之地,众多的商家为老东门独特的商业魅力所吸引,形成了东门买卖两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