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勘探概况

2025-04-08 14:23:0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2001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简称 “中石化”)进入准噶尔盆地开始油气勘探工作,于当年在中石化胜利西缘区块车排子凸起及四棵树凹陷部署完成了334km 综合地球物理大剖面。2003年以来,勘探重点区带转移到车排子凸起之上。为了解西缘区块车排子凸起区构造发育情况,于2004~2005年在西缘区块内 (车排子凸起东部)实施了二维地震1478.69km,三 维 地 震414.2km2。 截 至2011 年 底, 共 实 施 二 维 地 震 119 条, 共5140.138km,测网密度2km×2km,实施三维地震满次面积1925.766km2。至2011年12月,在该区完钻探井74口,地质浅井6口,分别是:排1、排2、排103、排201~排204、排206、排208、排6、排601~排621、排60~排64、排66、排7~排12、排16~排22、排26、排27、春1~春21、春26、排浅1~排浅6井。

2005年3月,排2井在新近系沙湾组获62.79m3/d的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春光油田,从此打开了该区油气勘探的新局面。排2井突破以来,排8、排206等探井以及排2-80、2-86和2-88等滚动井位也相继获得工业油气流。截至2009年底,春光油田探区已经累计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935.1×104t,勘探成果十分显著。

春风油田是中石化在车排子地区发现的第二个油田。回顾春光、春风两个油田的勘探历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区域预探、战略侦察阶段 (2000~2004年)

该阶段利用中石化新疆局老二维地震资料部署探井2口:排1和排103。其中排1井主要勘探目的是探索侏罗系沟谷的含油气性,排103井的主要勘探目的则为探索石炭系的含油气性,兼探白垩系及第三系 (古近系—新近系)。这两口井虽然在白垩系、侏罗系和石炭系见到不同程度的油气显示,但未获得工业油流。

第二阶段:重点突破、区域甩开阶段 (2005~2007年)

2005年春,在车排子南部地区部署了排2井,于新近系沙湾组二段获得突破以后,根据地震资料及相关资料综合分析,初步认为排2井以北是新近系沙湾组超覆尖灭带,由湖浪改造扇三角洲并在其前端或侧翼再沉积形成滩坝砂。为落实滩坝砂的形成背景、展布规律,2005~2007年,相继部署了排8井等17口探井 (其中排8井于2005年11月24日~12月11日对新近系沙湾组井段1177.20~1181.90m 进行测试,3mm 油嘴放喷求产,日产油40.7m3,累计产油160m3,结论为油层),基本落实了排2、排8井两含油气条带。

在排2井取得突破的同时,为进一步扩大新近系沙湾组的勘探成果,2005年在车排子北部部署了排6井。排6井为春风油田第一口试油获油流的井,该井2005年5月22日开钻,6月4日完钻,完钻井深665.0m,全井在新近系沙湾组测井解释油层1层2.1m(429.7~431.8m),2005年6月17日~10月17日由江苏油田井下作业处试油一队对该井进行试油,共试油1层 (429.7~431.8m),厚2.1m,经测试、防砂、注汽,泵抽求产,日产油0.5m3,结论为低产油层。

为进一步了解排6井区沙湾组油层的含油范围,2005年7月23日~8月13日,在排6井南部约5.5km 处钻探排602井,2007年9月9日~9月22日,在排6井南约2.6km处钻探排601井,2007年6月29日~7月8日,在排6井以北4.6km 处钻探车浅1-1井,这三口井均在沙湾组一段钻遇油层并测试获工业油流。

这三口井的钻探迅速扩大了该区的勘探成果,但由于该油层厚度薄,砂体分布复杂,该区的二维资料难以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

第三阶段:积极展开、加快探明阶段 (2008~2011年)

为精确描述排6井区沙湾组油层,2008年在该区部署了排6三维,满次覆盖面积390.3km2。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描述,基本明确了排6三维区沙湾组油层的分布特征。2009年重点针对排601井区发现的砂体部署滚动井12口,均钻遇油层。对排601-平1、排601-平2和排6-平1进行试采,均获得工业油流,其中排601-平1井投产初期最高日产量可达40.2m3。水平井开发取得了良好成果,2010在排601上报探明含油面积9.32m2,地质储量1038.03×104t,技术可采储量363.31×104t,经济可采储量342.50×104t,由此取名为 “春风油田”。

2010年春以来,为继续扩大车排子地区油气勘探成果,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和河南油田分公司在车排子地区围绕春光油田、春风油田两个油田外围进一步展开了预探和滚动勘探工作。

在车排子北部探区,胜利油田分公司以春风油田及外围地区的相关综合研究及所取得的地质认识为指导,通过勘探目标的精细评价与研究,部署探井24口、滚动井28口,在新近系塔西河组和沙湾组、白垩系及石炭系中均见到不同程度显示,除了继续在新近系沙湾组获得显著成效外,白垩系和石炭系也取得了新的成果,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沙一段稠油层储量规模进一步扩展

1)排607井沙一段电测解释油层4.5m/1层,上油层下油水同层4.7m/1层;排6-平4沙一段测井解释油层9.6m/2层;排601-8井沙一段测井解释油层17.8m/1层,这几口井的钻探成功继续向北、向南扩大了沙一段稠油面积,新增控制面积9.1km2,预计新增地质储量1197万吨。

2)排608井在沙一段电测解释油水同层8.0m,证实了稠油超覆尖灭带西边界仍有一定的拓展空间,根据目前描述结果,稠油可向西继续扩展勘探面积为45km2,有望新增地质储量2000余万吨。

(2)白垩系超覆带勘探取得显著进展

排607与排611井除探索沙一段稠油层外,还兼探白垩系超覆带含油气性。排607井在白垩系 电测 解释 油层 16.5m/7 层,单 层 最 厚 5.9m (夹 干 层)。针 对 井 段 354.6~356.1m 进行热试油,注汽303.9t,泵抽排液,其中产油5.10m3,产水150.19m3,定性为稠油层;针对井段340.7~341.7m采用泵抽排液,累计产水12.43t,结合测井解释结论为稠油层。此外,排60也在白垩系见到油层8.2m/3层,单层最厚6m。车浅1-8测井解释 油 层 5.9m/4 层,对 852.3~869.2m井 段 试 油,累 计 产 液22.2m3,其 中 产 油5.72m3,产水16.48m3。2011年对排611井715.3~724.2m 井段进行试油,注汽后,累计产液493.03m3,油235.6m3,水257.43m3,是第一口在白垩系获得高产的油流井。

以上钻探结果再次证实白垩系超覆带具有较丰富的含油气性,白垩系多个超覆带有望形成一定的储量规模。

(3)石炭系内幕勘探取得良好开端

2010年春部署的排60井是中石化西缘区块第一口重点针对石炭系的预探井,钻揭石炭系516m。石炭系见荧光-油斑显示18m/7层,其中762~764m 槽面见油花,占槽面3%。电测解释三类储层122.6m/14层。针对1113.50~1130.00m(共16.5m)井段进行裸眼 测 试,流 压 11.13MPa,折 算 日 产 水 38.3m3;针 对 733.89~808.00m 井 段 (共74.11m)裸眼测试,仅回收泥浆0.18m3,取样器见到油斑显示,液性未落实,暂定干层。下步准备继续对695~706m,712~723m,758~768m,790~800m,938~948m 井段共同热试。2010年秋季部署的排61井,2011年对井段855.73~949.58m进行常规试油,累计产液74.65m3,其中产油30.61m3,其中产水44.04m3

排60、排608井以及车13、排103等井在石炭系见到良好油气显示,排61井在石炭系试油获得突破,取得了石炭系勘探的良好开端,展示了石炭系较好的勘探前景。

在车排子南部地区,河南油田分公司以春光油田及外围地区的综合研究及所取得的地质认识为指导,通过对沙湾组沉积体系、砂体描述、 “类亮点”特征的精细研究,先后部署实施了22口探井及评价井。除了继续在新近系沙湾组获得显著成效外,白垩系、侏罗系也取得了新的成果,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阶段是在春2区块沙湾组一段3砂组上倾尖灭岩性油藏勘探发现后 (春2井939.4~934.8m 日产油17.8t,密度0.9477g/cm3,黏度252.22mPa·s(50°C)),继续沿3砂组尖灭线向高部位的断层岩性圈闭进行钻探评价,相继又发现了春10沙湾组含油区块 (922.1~927.3m热采2t/d,931.5~936.6m 待热采)、春16区块 (春16-1井849.7~851.25m 试油稠油层,密度0.9761g/cm3,黏度6043mPa·s(50°C))与春17(862~866m 试油为稠油层)沙湾组含油区块,合计上报储量2015×104t。

第二阶段是在春17区块沙湾组油藏钻探的过程中,一直按白垩系、侏罗系同时兼探的原则,从而在春17井侏罗系发现了稠油层13.8m/1层 (960.5~970m),原油密度:0.9743g/cm3(20℃),黏 度:47090mPa·s (60℃) 和 白 垩 系 差 稠 油 层 12.5m/3 层(912.9~929.8m),原油密度:0.9854g/cm3(20℃),黏度:42989mPa·s (40℃))。侏罗系沟谷内以前钻井较多,显示层也较多,但未见纯油层,春17井是获得突破的第一口井。

春17井区已上报预测储量1764×104t,新钻评价井春17-1、春21井,在白垩系、侏罗系钻遇厚油层,春17井新层系含油厚度和面积进一步扩大,估算可新增面积4km2,新增储量1200×104t。

第三阶段是在白垩系 (河南油田方案包括古近系)划分出5个砂组,对5个砂组进行了精细顶面构造解释,尤其是详细刻画了砂组尖灭线和断层,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甩开勘探春18井成功,发现白垩系5砂组油层4.8m/1层,岩性为褐灰色油斑细砂岩,全烃含量:0.167%~9.360%,对1608~1613m井段抽汲试油,见稠油油花,出砂严重,目前正防砂处理。

截至2011年底,春光油田已累计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00×104t,上报预测石油地质储量近3000×104t;春风油田累计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000×104t,上报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100×104t。春光和春风两个油田上报探明总含油面积60km2,探明总石油地质储量7000×104t,控制总石油地质储量1100×104t,预测总石油地质储量3000×104t,三级储量已超亿吨,目前车排子地区已成为中石化在准噶尔盆地的重要产能建设阵地。

通过圈闭识别与描述,进一步落实各类型有利圈闭20个,圈闭总面积322km2,预测石油总资源量23700×104t。